一、频上热搜的相互宝
“相互宝是要抢钱了吗?”
随着最近相互宝分摊金额的公布,各种议论又开始沸腾了。
根据数据显示,相互宝11月第1期人均分摊金额为3.03元,已是今年2月份时的倍。
于是,质疑声、退出口号开始此起彼伏。
为什么一款初心宝贵的产品,现在竟然落得这步田地?
说来话长,我们不妨从相互宝的诞生开始一探究竟。
相互宝诞生于年10月,原名“相互保”,自上线以来一直很吸睛。
随着发展势头越来越猛,它开始受到银保监会的注意。不久后,迫于监管要求,相互保摇身一变成了相互宝,性质也从重疾险“降级”成了网络互助计划。
是什么让相互宝这么火呢?
因为它开创了一种全新的保障模式:先保障后缴费。
其优势非常明显:0元即可加入,重疾最高赔30万,全年最高分摊元(年标准)。相比动辄年保费几千元的长期重疾险,在很多人看来,相互宝的诞生简直就是支付宝天使送温暖。
反正一个月才几分钱,没病当献爱心,生病可以拿补偿,多好啊。很多人是抱着试试看这种心理加入的。
再加上背靠支付宝,相互宝参与人数一路飙升,最新数据显示,参与人数已经增长到万了。
二、为什么相互宝屡屡被骂?
不过,就在相互宝以惊人之姿不断扩大规模时,质疑、谩骂声也开始慢慢显现。
从拒赔事件,到赔付标准的变更,再到分摊金暴涨倍……每一次举动带来的负面反响,就没怎么消停过。
以最近热度很高的一个问题为例:
在10月份的公示情况中,有甲状腺癌患者获得了30万元互助金,于是引发了强烈争议:
虽然后来有解释称:今年5月,相互宝对甲状腺癌的给付额已经由30万降至5万,而此人是5月前申请补助的。出于诚信,相互宝要按前期标准给付。
不过这仍然难以平息众怒,要知道:甲状腺癌治疗难度和费用确实不高。要不要从重疾全额赔付的名单中“开除”它,已经被多次提及了。
所以此次公示引发了一片担忧:
有多少人已经带病加入相互宝了?
有多少之前加入的甲状腺癌患者还排着队等领钱?
以后分摊费用会不会涨得更快?
......
一系列的质疑扑面而来,可以说,如果没有办法妥善解决,相互宝以后面临的处境恐怕会比较尴尬,因为健康群体可能会转投其他渠道,而经济困难、健康异常群体则更倾向于首选相互宝。
三、相互宝为什么面临众多问题?
为什么相互宝如今面临这么多令人头疼的问题呢?
这也要从它的性质说起。
众所周知,相互宝是一款互助计划,不是保险。不过对于不了解保险的人来说,这不重要,他们只关心得病能不能拿钱。
然而,就是这性质上的不同,带来的影响却是天壤之别的,一定不能忽视。
1.所受监管。
根据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需要向银保监会缴纳保证金,并接受其监管,一旦公司无法履行理赔责任,保证金就可以派上用场。而且即使保险公司倒闭,保单依然有效。
但相互宝只是网络互助计划,不受银保监会监管,也没有兜底部门,一旦出现问题而解散,就无法获得保障了。
这是它与保险产品最显著的区别。
2.合同条款。
保险公司的合同条款、规则、承保流程都由保险公司制定、解释、实施,未经批准不得修改。而且经过长期实践,也已经非常成熟和标准化。
而相互宝互助计划的条款并不具备法律效力,可能随时都面临会被更改或取消的局面。可变性较高。
3.收入来源。
这一点同样备受质疑。
与保险公司盈利模式不同,相互宝从救助分摊总额中提取8%作为管理费收入,用于调查、运营、技术等工作。
而关键问题在于,救助分摊费是其唯一的收入来源,也就是救助金额越高,收入越高。这就与其成员要求分摊金尽可能低的诉求有着天然的矛盾。
这种模式是否会造成分摊费用直线上升呢?
确实值得思考。毕竟又要糊口又要时刻守着良心,相互宝真的很难。
4.费率。
相互宝不像保险产品那样,在投保前就能给出明确的费率,它的每期费用要根据每期理赔案件来确定。虽然它有承诺每年的封顶费用。但随着加入人数的增加,管理难度加大,日后的分摊金必定还要上升。
5.审核流程。
相互宝的救助金申领流程主要有报案申请、审核及公示等环节,本身调查审核时长已很难保证,一旦某一环节产生异议,要提请案件赔审,时长更是要增加。
所以,与保险产品审核达标后即可理赔的流程相比,多出了“公示”、“赔审”等步骤,只有在申请人员和其他成员都没有异议时,才能获得救助金。
即使相互宝对给付时效做出了承诺,但实际情况都远远超过了预期水平。与保险公司平均2个工作日的理赔时效完全不能比。
甚至有些申请者表示:半年了,钱也没下来。
说完了这些,大概就能了解:相互宝在人员准入、审核调查、案件公示以及金额分摊等多方面本身就存在不完善,任一环节都有可能出现纰漏,从而导致互助金额、处理时长等方面争议不断。
四、费用暴涨,正常吗?
最后回到费用暴涨这个问题。
首先要说明一下,分摊金额的上涨,本身是正常的。
原因有这么两个:
1.总人数不断增加,患病成员人数也会增加。
随着成员总数的增加,成员的重疾发生率也会逐渐稳定。事实上,目前相互宝公示的理赔率还远低于社会重疾发生率平均水平,后续才会逐渐接近。
2.其次,用户加入后有3个月的等待期。
等待期内患上重疾的,不予赔付,所以前期的救助人数会相对较少。等待期过后,随时间推移,患病且符合救助规则的成员数会变多。
所以,真实情况是,并不是现在分摊费用变多了,而是之前的太少了,最开始的几个月并没有反映出正常的发病率和赔付情况。因此,分摊金额之后肯定还会继续上升。30元只是相互宝给出的年预估封顶线,但下一年是未知的。
对于起初怀着薅羊毛心理加入的许多人来说,这当然难以接受。
不过,关于费用上涨这一问题,亮保保倒是觉得无需太过担心,因为相互宝已经表示:
在每一年年末将推出下一年分摊金额的封顶规则;
未来每年分摊金额在一两百元是一个科学区间。
有官方拍板保证,可以先放宽心。
写在最后
虽然相互宝还不尽如人意,也无法与保险相提并论。但不可否认,它的诞生具有非凡的意义,至少,它让许多人脑海中的保险意识开始萌芽。
所以,只要保证自身风险保障完备,已经加入相互宝的你,不妨耐心观察,等它长大,毕竟每一个新事物的诞生,必定要经过一个漫长的打磨锻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