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青年节97年患癌男护士和他的救人故事 [复制链接]

1#

麻烦了,这下不好出去。

刘琦看着相隔三个窗口外、倒在地上的女子,探了探头,直接攀上了窗框。

这已经是驰援济南海关防疫的第8天,60天核酸采集任务的第1轮。队伍还在排着,需要核酸的人们还在等待。

不远处窗口前,被采集的人员却昏了过去。

在场13名医护,他反应最快。“你怎么从那边翻出来了?”窗口内的同事刚回过神来,赶紧递上器具。

救人,醒来,送医。

就这样,1月19日,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特别奖获奖人刘琦,迎来了自己25岁里的一次高光时刻。

从蓝精灵到大白,从患者到守护国门的医务卫士,这一天犹如一枚投入水中的石子,给他的生活,激起了一些关于改变和担当的涟漪。

在他的身上,事关每一代青年成长的变革,都正在一一发生。

他从窗口“飞”出去了

97年的刘琦是一名男护士,就任于山东第一医院有三四年了,当天并不是他第一次出任务。

按正常消毒流程,想从核酸检测室的门口出去,要经过三、四扇门,而后卸掉防护服的程序很麻烦,麻烦到可能会失去救命的机会。

19日那天,发现窗外异样,他探头出去的一瞬间,心下便有“麻烦了”的念头。回身拽住窗框,踩凳上桌,他用背部擦着下窗框,直接让自己“飞”了出去。

还好及时。意料之外,晕倒的女子是个孕妇。

女子脸色苍白,已经没有意识。血压、血糖检测后,刘琦判断,是由于体位性低血压和低血糖导致的晕厥。

诊断,送医。醒来时,刘琦更在意她肚子是否疼痛,及时给予了心理上的支持,稳定她的情绪。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医者所遵奉的“准则”,刘琦在这场前后10分钟的抢救里,都做到了。

他也理所应当地,收获了对自己挺身而出的奖励与掌声。

随着天天正能量奖励的介入,这个青年救人的案例,登上了热搜第25位。人民网发布、大量媒体转载,用刘琦自己的话讲,“一个籍籍无名的小透明,忽然被大家推到了聚光灯下。”

高光时刻的突然到来,让他像一只无法适应新环境、战战兢兢的猫。“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得到这么高的赞誉真的很惶恐。”等刘琦逐渐学会适应,新闻的热度已逐渐降下。

但他背上的擦伤,和被拉弯的窗框,都清晰地记得,意外降临时,这个青年人的选择。

YouthDay终生服药不影响他“享受”生活

他把奖金捐了。

赶在天天正能量的奖励到账前,他通过垫付,将元奖金捐给了“救助眼睛”的公益项目。

他说:“深思熟虑,义无反顾。”

“那次的救人是场意外。如果善念值得奖励,那它更值得发扬。”于是刘琦选择让这笔钱,去到它更该去的地方。

就像他让大病未愈的自己,出现在救人当天的任务现场。

“我做过癌症手术。”准确地说,是被做过。

在24岁本命年被“甲状腺癌”选中,刘琦经历了近4个小时的全切手术,带着15厘米的刀口,和两根刀口引流管。他体验到了什么叫“会呼吸的痛”。

从此要告别最爱的小龙虾,开始终身服药的后半生。

很快,伤口还没好利索,自身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他,又得到确认,自己抑郁了。

病情波折起伏,一切都不断在告诉他:你的生活变了。

因为身体状况,他从重症医学科被调到了采血中心,所有人在替他高兴不用上夜班时,只有他在失落。

挥洒在重症医学科三四年的青春,包括家里摞起来比他本人都高的专业书籍,都在告诉他:命中注定要失去所爱之事,不然怎么知道其重要。

“但青年人得有青年人的样子啊。”相比持续伤感,他更相信自己能在不同的岗位上,发出不同的光。

从前凌晨三四点还能逍遥自在的刘琦,现在一过一点就熬得头疼。但开始早睡的他也开启了另一种早起的生活——早上五点多起床,为核酸采样岗上的一百余名护理人员送行。

作为核酸领队,探望工作时被封在现场也是有的,“直接摸件大白的衣服,就地干活儿呗。”他把认知和心理上的变化,归为自己思想道德层面的成熟。

成熟到就在五四青年节的前两周,伤病还没恢复的他,又给自己报名,成为了一名抗疫志愿者,“自己和生活已然这样,不能改变什么的时候,就好好享受。”

带着使命去爱这个世界

他的成熟,还体现在一些“厉害”的事上。

“院内半小时、最高两小时内,呼吸心跳全无的病人,我也曾参与救回来过。”那种半夜和死神抢人、惊心动魄的日子,至今回想起来,还令他唏嘘。

事关人命的成就感,落在25岁的青年身上,化作了他舍不得重症医学科的理由。

但他更明白,自己始终是一名护士,是一位医者。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济世救人是天职也是本分。”疫情的时代考验来临时,他也打起精神面对。

协助领导半小时集结余名护理人员、三个半小时完成人次的核酸采样工作,天职让他成为了黑夜里的追光者,在朋友圈留下了一段所有人可见的文字:毅然许下救护苍生之愿,誓要还泉城一场春色于人间。

其他时候,他虽然穿着护士的战袍,却不想仅仅做一个护士。

“在监护室工作的时候,我热衷于在上大夜的空暇,薅一圈实习同学进行小讲课。”从心脏泵血的生理过程,到ECMO的简单原理,也会从职业规划,讲到毕业找工作时的面试对策。

他想把知识都分享给大家,却又总觉得自己能做的太少。

对于“多发论文”的发展建议,他也试过。每天埋在繁杂的日常护理工作中,皓首穷经地读文献、写文章练手,最终换来的是无法忍受,“医院不缺我这么一个发论文的,我发了也改变不了什么。”

于是他开始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