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甲状腺癌国内外手术治疗指南解读 [复制链接]

1#
北京比较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xwdt/

点击蓝字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近十年来全球发病率稳步上升,且多发于女性,居于女性患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三位。针对不同的病理类型,其手术治疗方案不一样。


  国内外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单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术、单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对侧腺叶大部切除或次全切除术、全/近全甲状腺切除术。合理的腺体切除范围可有效的降低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由于淋巴结转移在甲状腺癌患者中常见,清扫淋巴节在治疗甲状腺癌手术中非常重要,但对于甲状腺癌患者是否需进行预防性淋巴结清扫一直存在争议。


  一、全/近全甲状腺切除术


  此术式是日本及欧美国家治疗甲状腺癌的主要方法,我国亦经常采用。年美国甲状腺协会(ATA)指南中指出癌灶大于4cm、明显的腺体外侵犯(cT4)、临床上有明确的淋巴结转移(cN1)或远处转移(cM1)者应行腺体全切或近全切,对于癌灶大于1cm且小于4cm、无腺体外侵犯者可以采取腺体全切、近全切或单侧腺叶切除。


  对于甲状腺滤泡状癌,由于其易侵犯血管,易转移,因此临床应该采用全甲状腺切除术。该种手术方式便于术后采用I检查复发、转移及治疗,降低复发风险,提高生存率,并避免二次手术的并发症。但是患者将不可避免地发生永久性甲减。


  二、单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术


  国内外甲状腺诊治指南均建议对于癌灶小于1cm、没有腺体外侵犯、临床上无明确的淋巴结转移(cN0)的患者,若无明确的对侧切除指征,可采取单侧腺叶切除术治疗。


  该种手术方式可减小术后并发症,减少对侧喉返神经损伤,保留甲状腺功能,且术后对侧腺叶癌变复发率低,即使出现癌变,再次手术也不困难。但这种术式可能遗漏对侧甲状腺内的微小病灶,且不利于术后I治疗。


  三、单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对侧腺叶大部切除或次全切除术


  目前国内临床上普遍采用此手术方式,其在较大程度上切除可能存在的对侧甲状腺微小囊肿,降低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若对侧甲状腺腺叶再次出现癌肿,无需手术切除,用I消除残留腺体即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和单侧腺叶切除术比较无明显差异。对于微小乳头状癌原发灶的术式临床上通常采用一侧腺叶+峡叶切除的切除方式,不宜强调全甲状腺切除。


  四、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清扫


  颈部淋巴结转移在甲状腺癌患者中常见,超声检查的阳性率达30%,是导致复发率和死亡率增高的危险因素。


  颈部淋巴结转移多发于颈部中央区,但部分患者在术前或术中检查时未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而是在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后得到诊断,并且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比例相对高,因此,国内倾向于对中央区淋巴结进行清扫。而国外只针对cN0的进展期(T3、T4)或者较晚期的患者进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另外,对于较小(T1、T2)、非侵袭性、cN0的乳头状癌患者,或大部分滤泡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仍然是非常高的,国内倾向于进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而国外对此类患者只行甲状腺切除术而不行预防性淋巴结清扫。


  五、小结


  虽然在治疗甲状腺癌的手术方法上,美国的主流学术观点是一律采用全切术,可以有效预防双侧病变,提高预后效果和生存率。但是大量研究表明,双侧病变的发生率不高、全切术和次全切术的生存率在统计学上没有明显差异、全切术对患者的伤害较大预后不理想。


  手术切除仍然是甲状腺癌治疗的核心,各项外科新技术的发展必然为患者带来福音,要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给予甲状腺癌患者科学的评估和合理、规范、个体化的治疗,减少了治疗不足和治疗过度的发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