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策略及预后 [复制链接]

1#
设计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sjbn.com.cn/fengshang/shangye/20201113/958.html

作者:刘延晴,林岩松

单位:中国医医院核医学科

甲状腺癌作为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持续增高,其发病率目前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第10位。其中,约93%的病人为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甲状腺滤泡状癌(FTC)及Hürthle细胞癌在内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绝大多数DTC,甚至摄碘良好的远处转移病人,经手术、选择性I治疗和TSH抑制治疗预后良好,可长期生存。I治疗是远处转移DTC病人的首选治疗方式。然而,约2/3的远处转移DTC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或初始即失去分化表型,丧失摄碘能力,成为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IR-DTC)。其10年存活率仅为10%,部分快速进展型病人生存期仅为3-5年。这部分病人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成为临床诊治中的难点与热点。本文拟从RAIR-DTC的界定、发病机制、诊治策略进展及预后加以综述。

01

RAIR-DTC的界定

版美国甲状腺学会(ATA)指南对于RAIR-DTC界定如下:(1)病灶在I治疗中完全丧失摄碘功能。(2)病灶在I治疗中逐渐丧失摄碘功能。(3)部分病灶摄碘但部分病灶不摄碘。(4)大剂量I治疗后转移灶进展。然而目前针对上述界定,尚存争议。例如,上述界定主要依据的是病人摄碘特征及临床进程而非病理学证据,而以上4种情况其潜在的分子机制可能各不相同。另外,病灶碘难治的判断亦会受到I的剂量、显像时间、显像设备的分辨率等因素的影响。病灶的摄碘情况与I治疗疗效也并非完全匹配。这使得RAIR-DTC潜在分子机制的探索更加令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