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病例讨论甲状腺髓样癌多学科综合治疗1例分 [复制链接]

1#
医院订阅哦!

刘绍严教授

王健,朱一鸣,王晓雷,等.甲状腺髓样癌多学科综合治疗1例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40(9):-.

甲状腺髓样癌多学科综合治疗1例分析

王健,朱一鸣,王晓雷,刘绍严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40(9):-

基金项目: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No.-I2M-1-)

作者单位: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医院头颈外科,北京

通信作者:刘绍严,E-mail:shaoyanliu.bj

.net

1病例简介病人男性,53岁。年6月因“甲状腺髓样癌术后1年余,发现复发1个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医院。年3月曾于外院行全甲状腺切除,右颈Ⅱ、Ⅲ、Ⅳ、Ⅴ、Ⅵ区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甲状腺右叶髓样癌,右颈淋巴结转移(6/21),甲状腺左叶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分期pT2N1bM0,ⅣA期。术前降钙素(Ctn)水平升高(具体不详)。术后3医院复查Ctn水平为26.14ng/L(参考值0~ng/L)。术后行优甲乐替代治疗,常规随访复查。在复查过程中,发现Ctn及癌胚抗原(CEA)指标逐渐升高。-05-21外院行PET-CT,提示双侧颈部及上纵隔淋巴结高摄取,结合病史考虑甲状腺髓样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和上纵隔淋巴结转移。年6月到外院就诊,经外院综合查房(MDT),认为肿瘤包绕纵隔大血管,告知手术风险极大。病人未进一步治疗。病人于年6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医院,血清Ctn水平为ng/L,行胸部增强CT检查提示复发肿瘤位于上纵隔,右颈动脉右侧,与右无名静脉无分界(图1)。2病例讨论及阶段治疗

2.1第1次MDT讨论结合病人既往病史诊断甲状腺髓样癌明确,目前考虑外院术后复发,从CT上看,复发的淋巴结主要位于上纵隔,包饶并累及上纵隔的血管,无明显界限,因甲状腺髓样癌常呈浸润性生长,所以预估转移的淋巴结和血管无法分离,如若术中强行解剖分离,则有破坏大血管如锁骨下动静脉而引起大血管破裂的风险,因此目前存在手术禁忌。可尝试内科治疗方案。

针对甲状腺髓样癌,常规化疗方案副反应大,且效果差,不推荐。目前可用于甲状腺髓样癌的口服靶向治疗药物有vandetanib(凡德他尼或凡德他尼),该病人可考虑口服该药物。

放疗在用于甲状腺髓样癌上纵隔转移方面无明确证据,临床使用效果也不明确,不建议该病人首先考虑放疗。

如果病人对凡德他尼有治疗反应,在肿物缩小后再行评估,不除外有手术的可能性。

MDT意见总结:建议病人服用凡德他尼靶向治疗,服用期间随访,监测Ctn水平的变化和纵隔肿物的大小变化,如果肿物缩小满意,不除外行手术治疗的可能。

诊疗过程:-11-15起病人口服凡德他尼mg1次/d×90d。复查Ctn和CEA水平均有明显下降(图2)。服用4个月凡德他尼后病人于-03-27复查Ctn水平为16.7ng/L,CEA水平为6.28μg/L。复查颈胸部增强CT显示纵隔肿瘤缩小(图3)。肝脏、肺、颈部等影像学检查未见明确病灶。

2.2第2次MDT讨论目前CT与前对比纵隔肿瘤缩小,靶向治疗有效,从CT上看,有手术机会,但手术须劈开胸骨入路,创伤大,且淋巴结紧邻周围大血管,手术风险大,病人及家属需要充分了解手术风险。

凡德他尼有抗血管生成作用,有引起出血或切口延迟愈合的可能,建议至少停用4周后,评估出凝血风险后再决定是否行手术治疗。

MDT意见总结:停用凡德他尼4周后评估血小板和凝血功能,行纵隔增强CT检查,决定是否行手术治疗。

诊疗过程:停用凡德他尼1个月后,再次复查颈胸CT(图4)。于-05-13在全麻下胸骨劈开上纵隔淋巴结清扫,将上纵隔大血管骨骼化,切除淋巴脂肪组织及胸腺。

术后病理学检查诊断:淋巴结转移性甲状腺髓样癌(7/13,上腔静脉旁淋巴结0/2,左侧头臂静脉旁淋巴结1/1,右上纵隔淋巴结5/7,右侧喉返神经后方淋巴结1/3)。

术后第1天复查Ctn水平3.42ng/L(图5)。1周后出院。

术后病人未再继续服用凡德他尼。术后3个月血清Ctn水平缓慢升高(图6)。颈部超声、颈胸部增强CT显示上纵隔未见肿瘤复发(图7),右侧锁骨上肿大淋巴结、左侧气管食管沟肿大淋巴结,考虑肿瘤复发,肝肺骨未见异常。

2.3第3次MDT讨论病人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医院行胸骨劈开上纵隔淋巴结清扫,当时术中清扫较彻底,术后血清Ctn和CEA水平下降满意,但在术后随访过程中再次发现Ctn和CEA水平的缓慢升高,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颈部淋巴结肿大,考虑颈部淋巴结转移引起Ctn水平的升高,可考虑再次行手术治疗。

MDT意见总结:病人前次手术行上纵隔淋巴结清扫较彻底,目前Ctn水平缓慢升高,结合CT影像学,考虑为颈部淋巴结复发,此次可再行双颈淋巴结清扫。

-09-23病人在全麻下行右颈Ⅳ、Ⅴ区淋巴结清扫、左颈Ⅲ、Ⅳ、Ⅵ区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淋巴结转移性甲状腺髓样癌(5/14)。术后第1天复查Ctn水平<2.0ng/L(测不出),CEA水平0.μg/L(图8)。术后继续予甲状腺素替代治疗,未继续服用凡德他尼。术后继续随访。

-07-12病人在外院每半年复查1次颈部B超,具体不详。近期发现颈部复发灶,Ctn水平ng/L,CEA水平6.85μg/L(0~5μg/L),医院,胸部CT提示:气管前胸骨柄及前上纵隔多发结节、肿块,局部与右侧静脉根部分界不清,大者3.3cm×3.2cm,胸骨柄局部骨质破坏,增强见不均匀明显强化,考虑肿瘤复发和转移。

2.4第4次MDT讨论病人自年行胸骨劈开上纵隔淋巴结清扫后至今已3年,病情比较平稳,生活质量较高。甲状腺髓样癌的生物学行为较差,如果病人初次就诊时已经属于中晚期,则后续临床治愈的可能性较低。此次病人术后常规复查中再次发现血清Ctn水平升高,影像学提示上纵隔复发,胸骨转移。疾病分期已经属于远处转移,ⅣC期。目前出现胸骨转移,无手术指征。

病人在上纵隔淋巴结清扫前曾服用过凡德他尼,肿瘤明显缩小,治疗有效。抗血管生成类靶向治疗药物长期服用,有极大可能会产生耐药,该病人术后未再服用凡德他尼,可考虑再次口服凡德他尼,观察效果。如果在服用过程中发现病情再次进展,可考虑参加临床试验,如正在进行的安罗替尼用于复发性甲状腺髓样癌的Ⅲ期随机对照双盲的临床研究。

MDT意见总结:首先考虑靶向治疗,局部胸骨转移可行姑息性放疗。

-07-30病人开始服用凡德他尼。-10-18复查CEA水平为4.76μg/L,恢复正常,血清Ctn水平为14.19ng/L,较前明显下降。-10-31行颈胸部增强CT气管前胸骨柄及前上纵隔多发结节、肿块,较前略缩小,大者3.2cm×2.9cm,胸骨柄局部骨质破坏,增强见不均匀明显强化,考虑肿瘤复发和转移。影像学评估为疾病稳定(SD),目前病人继续口服凡德他尼,继续随访中。

3结语该病例是1例典型的晚期甲状腺髓样癌。结合甲状腺肿物病史,既往手术史、既往病理学检查和特异性的血清Ctn和CEA水平升高,诊断甲状腺髓样癌明确。术前增强CT提示肿瘤已经包饶了上纵隔血管,存在手术禁忌,但是在应用靶向治疗药物后,病人的肿瘤指标下降明显,肿瘤缩小,经过MDT讨论后进行了胸骨劈开上纵隔淋巴结清扫。通常情况下,应用靶向治疗药物后,病人一般较少有再次手术的机会,但是该病人肿瘤转移比较局限,从病人的预后考虑,进行手术清扫淋巴结,对延长肿瘤复发时间、延长无疾病进展生存有临床意义,因此,两次手术极大延长了病人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两次手术后病人的血清Ctn水平均明显下降。血清Ctn水平是监测甲状腺髓样癌复发的极好指标,可以用来早期提示肿瘤复发,监测手术效果和靶向治疗效果。研究表明,病人术后血清Ctn水平的倍增时间和病人预后直接相关。对于晚期甲状腺髓样癌,如能在应用全身治疗后,病变缩小后行手术治疗,还是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甲状腺髓样癌的治疗往往需要多学科的综合治疗,针对以上晚期病例,目前还不清楚哪种治疗方式(手术、化疗或放疗)最恰当。局部放疗可能会为某些病人延长无进展或无复发生存期。如对于该病人,在复发病灶手术切除后,如果手术医师评估无法获得安全切缘,行术后辅助放疗可能是一个控制局部复发的选择。

本例病人的诊治过程提示:(1)Ctn水平是甲状腺髓样癌作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特异性指标,可以用来监测病情变化和肿瘤复发。(2)甲状腺髓样癌的预后要显著的差于分化型甲状腺癌。(3)甲状腺髓样癌的手术治疗效果是病人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4)凡德他尼是用于甲状腺髓样癌的靶向药物,可用于晚期甲状腺髓样癌,目前正在进行Ⅲ期临床试验提示安罗替尼也可用于甲状腺髓样癌,可显著提高无疾病进展生存。(5)对于初次评估无法手术的甲状腺髓样癌,在口服靶向治疗药物后肿瘤缩小,再次评估如有手术可能,可进行手术,临床经验提示靶向治疗后再次手术可显著的改善病人预后。该治疗策略需通过后续的临床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08-26收稿)

版权声明

本文为《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原创文章。其他媒体、网站、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