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中国甲状腺癌首例大样本真实世界研究DTCC即将震撼来袭!
DTCC研究是针对中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的中国首例最大样本真实世界研究,旨在全面反映我国甲状腺癌真实诊疗现状。DTCC主要研究结果即将在10月3日-7日美国华盛顿举办的第88届美国甲状腺癌协会年度会议(ATA)上正式公布。
9月21日下午,由默克中国举办的“DTCC研究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特邀甲状腺癌领域的权威专家发表专题演讲,解读DTCC研究结果,探索我国DTC术后随访模式,为促进我国甲状腺癌规范化诊疗、引领未来中国甲状腺癌治疗的新航向提供助力!
(图片:默克医学部负责人毛京梅女士以及大会主席朱精强教授分别致辞)
言之有据——DTCC研究结果vs国外数据
DTCC研究是中国甲状腺癌领域首个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收集甲状腺癌患者术前及术后诊疗随访信息,旨在促进中国DTC全程规范化管理进程。从入组到第一阶段数据统计结束,历经四年,最终有例患者进入分析集。医院的*韬教授重点汇报了DTCC研究的概况和主要研究结果,提出几点启示:我国DTC术前超声符合率有待提高,结合穿刺检查最为有效;淋巴结转移发生率相当高,术前确诊率低,预防性清扫是目前补救措施;全切已经成为中高危病人主要手术方式,有待继续规范。
*韬教授
*教授将DTCC研究结果和国外的甲状腺癌研究数据一一作了比较:初始治疗方面,DTCC研究全/近全切切除术比例为83.1%,8.8%患者术后接受I治疗,术后1年的TSH抑制治疗达标率为61.4%,均低于美国,说明我国甲状腺癌的治疗还不够规范,宣教和重视程度不足,对病人进行全程管理十分必要。临床病理特征方面,淋巴结转移率为82.3%,这是我国中高危甲状腺癌最为突出的问题,比例偏高的原因可能与我国医患双方很重视淋巴结转移,预防性淋巴结清扫率高、术中冰冻检常规应用或是患者确诊和治疗晚使肿瘤有了更多转移机会有关;肿瘤多灶性占比为38.5%,略低于美国;腺外侵犯率为44.0%,远处转移率为0.4%,与美国水平相当,尚待更长随访时间来验证。DTCC术后随访1年时甲状腺癌相关死亡率为0.1%,1年复发/转移/肿瘤持续率为1.3%,是否低于国外数据尚待更长随访时间来验证。
术后随访平台对长期随访非常重要,国外在建立甲状腺癌监测平台起步较早,目前已发展较完善,例如美国的SEER、NCDB、TCCC等。我国当前较大的监测系统有中国癌症登记中心等,医院或省级为中心建立的随访平台,预期将迎来飞跃解读。
DTCC研究的1年随访工作已经结束,第二阶段将首次展示中国中高危DTC患者术后5年结局,并分析影响结局的相关因素,并且希望以DTCC研究平台为依托建立甲状腺癌术后随访平台,建立规范的各种诊疗记录和个人随访数据库。希望未来有更多中心和同道
版权属《肿瘤瞭望》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肿瘤瞭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