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鹏亮
编辑/卢伊
有什么癌症会和“幸福”扯上关系?网上给出的答案是:甲状腺癌。
张志在年被确诊该病,手术切除了左侧甲状腺。但不同于外界对癌症病人的想象,除了住院10天,花费三四千元,张志的生活几乎没有受到影响,也没有后遗症,就这样告别了癌症。
因为此前投保过重疾险,他甚至还“小赚”一笔,获得了20万元的理赔。
类似经历并不鲜见,网络上,不乏患者群体自述身边的朋友因患甲状腺癌获得保险公司赔付,甚至有人用赔付款回老家买了房。但张志开心不起来,毕竟是用健康换的。
目前,甲状腺癌患者正在快速增长。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目前甲状腺癌每十万人发病率高达14.5,按此推算,中国有超过20万甲状腺癌患者,其中女性更多。
不过,相比于其他癌症,甲状腺癌发展更慢,早期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甲状腺根治,术后反应也相对较少,因此被坊间称为“幸福癌”,甚至是不用理会的“懒癌”“假癌”。但鲜为人知的是,看似无忧的“幸福癌”患者群体也有不少烦恼。
亦有专家警告称,宣称甲状腺癌很“幸福”是非常危险的误导,可能导致公众耽误治疗,一旦进展到癌症晚期,几乎无计可施。且若罹患十分凶险的甲状腺癌类型,从诊断到死亡平均不超过6个月。专家因此呼吁,要重视甲状腺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患癌后反而“赚钱”,有人获赔百万回老家买房今年44岁的张志是20万甲状腺癌患者中的一员。和很多人一样,他也是在体检中发现的异常。
那是年4月,张志在例行体检时做了甲状腺B超检查,发现左侧甲状腺有结节,并且表面出现“毛刺”。工作人员说情况不佳,医院进行穿刺检查。
医院的检查结果让张志慌乱:穿刺的样本里检出了癌细胞。医生说,这并不等于确诊患癌,只是有癌症的风险,但结节表面出现“毛刺”的确代表状况不好,建议切除甲状腺。但张志不愿动手术,他觉得开刀会对人的元气造成很大伤害。
“‘癌症’这两个字就是可怕的。”张志说,身边有不少人得过各种癌症,有的是治不好的,有的能够控制,但癌症终究还是让人恐慌。
从医院出来之后,他和妻子四处找人打听,家人朋友、能联系到的各种医生问了个遍。很多人都提到,“如果一辈子一定要得一种癌症,那最好是甲状腺癌”,因为相比其他癌症,甲状腺癌手术后可以彻底治愈,不会有什么后遗症,因而也被称为“幸福癌”。
妻子劝张志去手术,“万一是癌症,就把问题彻底解决掉了。”
年8月,张志找到信得过的医生做了手术。手术是全麻,持续了大约4个小时,张志感觉迷糊了一下,手术就做完了。
一位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后留下的疤痕(受访者供图)
他感觉这是个很简单的小手术,且大部分时间是在等病理检查,即医生切除左侧甲状腺后会进行检查,如果发现癌细胞扩散,就需要切除更多部位,如果没有就可以缝合。
病理检查显示,张志的左侧甲状腺已经癌变,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幸运的是,连接左右两侧的淋巴结没有癌细胞,这意味着左侧的癌细胞没有转移,不必切除更多。
除了伤口有点疼之外,张志没有出现什么术后反应。事实上,在确诊前,他也没发现自己有什么症状出现。
整个手术,医院住了10天。因为工作繁忙,出院后几乎没有休息,他就又投入了工作。很多病友提到术后会觉得虚弱,精力不济,但张志没有感觉到。就像他打听到的那样,做完手术,这个病就基本结束了。除了在脖子上留下一道疤痕,每天需服药补充甲状腺素外,张志感觉患癌对生命和生活品质没太大影响。
出院后,张志想起自己曾在两年前购买过重疾险。根据当时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制定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甲状腺癌属于重大疾病,一旦患病,投保者将获得全额保险赔偿。因此,张志开始联系保险专员申请赔付。
提交各种材料一周内,他就收到了20万的全额理赔。而他的手术一共仅花费1.9万元左右,医保报销后,自费部分仅约三四千元。
生了一场病,很快治好不说,还能“赚钱”,这样的经历确实配得上“幸福癌”的称号。但对保险公司而言,情况截然相反。
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甲状腺癌每十万人发病率高达14.5,按此推算,中国有超过20万甲状腺癌患者。且近年甲状腺癌患者正在高速增长,年至年间,女性发病率年增长率高达20.6%。
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甲状腺癌发病率(天蓝色线)近年猛增
由于甲状腺癌高发,占用大量全额赔付金额,引发行业震动,相关赔付标准于年得以调整,甲状腺癌开始分轻、重度进行分级赔付。即按国际通用的肿瘤分期标准TNM分期,I期以上的甲状腺癌按重度恶性肿瘤全额赔付,I期的则按轻度恶性肿瘤赔付,仅赔付保额的30%。
尽管赔付标准有所降低,甲状腺癌的赔付款依然普遍高于手术花费。
有人在网上说,有朋友患癌后获赔百万,靠着这笔钱回老家买了房。也有患者称,自己和同事同年做手术切除甲状腺,同事买了重疾险,获得37万元理赔,而自己只有百万医疗险(编者注:该类保险保费较低,保额却达百万甚至千万元,但属报销型保险,实际赔付额通常不会超过治疗费用),因自费部分不足1万元,没有达到赔付限度,一分钱也未能获赔。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对甲状腺癌的高额理赔感到“幸福”。一位患者21岁确诊甲状腺癌后,获得重疾险赔付的20万。她把转账截图发给朋友,称“富贵一刻,太舒适了”,但看到朋友回复“用甲状腺换的”后,她开心不起来了。
张志也不想拿“这种钱”,毕竟是用健康换来的。而且20万元对于他也说不上多,他没有特殊的使用计划,只是和其他收入一起存了起来。
赔付易投保难,有人因患癌史被保险公司拒绝赔付后,“幸福癌”的烦恼才刚刚开始。
获赔20万元之后,张志的重疾险合同责任就结束了,这意味着如果他再罹患其他重大疾病,也无法再次获赔。他本想继续投保重疾险,却了解到,由于刚进行完手术,自己暂时不能投保,“要等到保险公司认为你正常了,才能继续买(重疾险)。”
此外,张志即使再购买重疾险,也会被限制为除外责任,即如果他的甲状腺癌复发,就不在赔付责任范围之内。因此,他暂时放弃投保重疾险,改为配置了*府推出的几种惠民险作为自己的健康保障。
甲状腺癌患者普遍存在后续投保困难的问题。
保险经纪人方可上个月刚为一位甲状腺癌术后患者投保,她找了12家保险公司,耗时一个月,沟通超过60小时,才终于帮对方成功投保重疾险。其间,方可心力交瘁,一度以为“没戏了”。
方可回忆,这位患者师晴于年4月确诊了甲状腺乳头状癌,5月,医院做了手术,切除了大部分甲状腺,治疗花费一万多元。由于确诊时师晴仍在读大学,经公费医疗报销后,最后只自费一两千元。
手术和恢复都很顺利,术后几年间,师晴正常生活、求学、工作。今年6月,她开始想通过配置保险来抵御风险,其中就包括重疾险,因此找到方可。
此前,方可也曾接手过类似案子。她的另一个客户今年36岁,正值壮年,但因7年前做过甲状腺癌手术,当方可把各种资料发给保险公司,询问有无可能投保重疾险时,对方直接回复,这个投不了。
方可深知,甲状腺癌属于重疾。根据她的经验,病理报告上写恶性肿瘤,一般的重疾险就很难投保了,除非是价格昂贵的高端医疗。了解师晴的状况后,她起初觉得投保不是很乐观,甚至一度以为不能投保。
“(但)甲状腺癌还算有希望的。”方可为师晴挑选的保险公司都是经过筛选的。比如一些大保司对客户核保很严格,计算患者未来赔付可能性大,很容易就会拒保,而体量稍小的公司,为了客户量等反而核保会相对宽松,后者是方可争取重疾险的关键。
互联网保险产品也是被放弃的,“因为互联网大多是智能核保,会询问是否有下列疾病,如果选中甲状腺,直接就无法投保了。”
此外,还要考虑客户的预算。有的保司保费高达1.5万元,而师晴的预算只有1万元,只得放弃。
最终,方可选中的12家保司中,7家因师晴有患癌史明确表示拒保。其中一家邮件回复称,“被保险人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史,右乳低回声结节RADS4A类,歉难承保”。
一名患者因“甲状腺病史”被拒保(受访者供图)
3家态度没有那么决绝,但要求重做甲状腺B超和各种检查,确认没问题后才能投保。但师晴认为,近年复查各项指标都正常,不想再消耗时间和精力挂号预约,等待做检查,因而告吹。
还有两家保司专员称可以试一试。但方可担心,尝试投保就可能留下拒保记录,或影响后续投保。“买任何一个保险产品的时候,保险公司都会问,你过去是否有过被拒保或者理赔的情况?如果有,就要追问为什么。被拒保过一次,就相当于(保司判断投保人)已经有风险点在了。”
应对拒保,最有效的是预核保制度,即在正式投保之前,先上传客户资料给保司审核,根据审核结果再决定要不要投保。这样即使审核不通过,也不会留下拒保记录。
12家保司中,仅一家可进行预核保,只是流程很多,且需要准备病历、病理报告、今年的复查结果、当年的术中记录等。由于师晴的手术在7年前,很多材料已不知道放在哪里,医院补打或找电子版报告,医院重新检查,如果有实在找不到也补不齐的,“投保的可能性都没有。”
对此,师晴向方可表达了困惑。她认为自己的术后恢复良好,且近几年复查都没有异常,医生都认为不需要进一步治疗了,她不理解为什么保险公司还需要这么多材料,且如此严格。
方可解释称,保险公司需要控制理赔率,投保时身体有异常的人,出险的几率肯定高于健康人,所以会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