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致电南极科考队意义深长(原创首发)
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于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胜利建成。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致电我国南极考察队,代表*中央、国务院,对中国南极昆仑站的建成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在南极恶劣环境中迎难而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建设中国南极昆仑站作出突出贡献的全体考察队员表示诚挚的问候,并遥祝考察队员们节日愉快、身体健康、工作顺利。(1月29日《人民》)
身在中南海,心系南极科考。总书记向南极科考队致电祝贺问候,寓意深刻,意义深长:
其一,体现了我们*和国家对南极科考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南极洲位于地球最南端,与其他大陆隔南大洋相望,是地球上最偏远、最寒冷的大陆,也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且唯一一个无常驻居民、没有主权国家的大陆。研究发现,南极洲存在着煤、铁、金、银、铜、铂、铬、锡、铅和石油、天然气等220多种矿产资源和能源,有世界上最大的铁山、煤田和南大洋富饶的海洋生物资源,堪称是地球尚未开发的"聚宝盆"。
南极更是人类进行科学研究的“圣殿”,是研究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关键区域。迄今为止,已经有28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53个科学考察站,对南极进行了多学科考察。对南极科考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体现了我们*和国家领导人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境界,以及寄希望于通过对南极的科考和研究,最终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的良好祝愿。其二,是对我国南极科考工作的充分肯定。从1984年始,中国对南极平均一年一次进行连续性的科学考察,到今年顺利跨入第25个年头。昆仑站是南极大陆海拔最高的科考站,也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的第三座南极科考站。昆仑站的成功建设,标志着我国南极考察从大陆边缘向内陆腹地的跨越,标志着我国已成功跻身国际极地考察的“第一方阵”。通过20多年的南极科考,中国的科技队伍建设、科学考察水平、后勤支撑条件等都有了跨越式提高,得到了世界同行的公认。南极是大国和富国的俱乐部,中国南极科考20多年,已经进入南极科学考察的大国序列。大科学工程与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密切相关。在*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前瞻决策下,我国南极科考的顺利进展及成果,昭示着我国正在从南极的大国向南极的强国迈进,更彰显了我国综合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日益提升。其三,是对南极科考队员的嘉奖和勉励。远离现代繁华社会,远离祖国万里之遥,孤悬在南极的冰海世界,中国考察队员在南极漫长极夜中勤奋工作、顽强拼搏,以自己的智慧、勤劳和勇敢,圆满完成了多项南极考察任务,为祖国争了光,也将中国的科考精神深深烙印在地球最南端。地球最南端这块遥远而孤独的大陆,也因为中国人的科学探索而增添一抹亮丽。南极科考队员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理应受到国人的喝彩和敬仰。希望考察队员们再接再厉、连续作战,深入推进考察活动,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努力取得更多考察研究成果,不断谱写我国南极科考事业新篇章,为人类揭开南极奥秘、和平利用南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者通讯址:广东深圳市沿河南路
边检总站二大院12栋203室
吴仁寿
收
邮编:51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