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甲状腺专题丨得了甲状腺癌为何核医学检查动
TUhjnbcbe - 2023/3/26 19:43:00

58岁的张女士被诊断出患有甲状腺癌,在外科接受手术治疗后,又辗转来到核医学科接受了碘-治疗。治疗及随访期间大大小小的检查做了不少,让张女士困惑不解的是,对于大部分检查,医生都明确告知了检查部位,比如颈部超声、胸部CT等,而到了核医学科却动不动就要查全身,比如碘-全身显像、PET全身肿瘤显像等,有这个必要吗?是不是检查过度了?实际上,一次检查即可显全身正是核医学显像的特色优势,可以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杨梦蝶/绘图

一、碘-全身显像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碘-全身显像。部分残留、复发或转移甲状腺癌组织也像正常甲状腺组织一样,具有选择性摄取碘的能力。甲状腺癌术后的患者在口服碘-后,可定向聚集到肿瘤部位,通过核医学科的专有设备(SPECT/CT)可显示碘-在患者体内的踪迹,进而定位到肿瘤病灶。由于甲状腺癌的病灶既可以位于颈部局部,也可能扩散转移到远隔的部位(如肺、骨、脑等),碘-全身显像恰好可通过单次检查精准定位到体内全部的甲状腺癌病灶,而不必拆分为多次、各个部位的检查。

碘-全身显像的主要目的包括:(1)寻找和定位甲状腺癌复发或转移病灶;(2)对于其它检查发现的甲状腺癌复发或转移病灶,可评估其摄碘能力,进而决定是否可采取碘-治疗;(3)通过治疗前后的对比,辅助评价碘-治疗的效果。

二、PET全身肿瘤显像

接下来再了解一下PET全身肿瘤显像。甲状腺癌灶是极其狡猾的,在其侵袭性增强、病情进展的过程中,会变得不再摄取碘,这样碘-全身显像就不再能成功捕捉到它们。这种情况下我们核医学科医生依然有办法应对。恶性肿瘤(尤其是处于进展期的肿瘤)常表现出“嗜糖”的特性,给患者注射核素(氟-18)标记的葡糖糖类似物后,通过核医学科的另一种专有设备(PET/CT)同样可以追踪和定位到全身的甲状腺癌复发或转移病灶。

PET全身肿瘤显像的主要目的包括:(1)了解甲状腺癌复发或转移病灶的糖代谢特征,预估患者预后(阳性病灶通常预后较差);(2)对于血清肿瘤标记物升高而碘-全身显像阴性的患者,能协助定位可能存在的肿瘤病灶;(3)通过糖代谢参数的变化来评价治疗效果。

总而言之,核医学科的这两项特殊检查可谓是“简单方便”,一次检查即可显示全身的问题病灶,大大节约了患者的检查时间,并可为临床医生的治疗决策提供大量的关键信息。所以,临床医生会根据患者个体化的病情需求选择性应用这些检查辅助诊治。

作者:医院核医学科王任飞(主任医师)

科学性审核:上海市甲状腺疾病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曲伸

#本项目获得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普专项(22DZ)支持#

1
查看完整版本: 甲状腺专题丨得了甲状腺癌为何核医学检查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