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状腺结节穿刺活检的目的
高频彩超具有高分辨率、低成本和无创性,在评估甲状腺结节大小、结节回声和良恶性判断中具有优势。研究报道,高频探头在人群筛查中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可达68%,其中5%15%的结节通过手术证实为恶性,大多数结节性质为良性,而较小的恶性结节,尤其是直径<1cm的微小结节,常生长极慢或无侵犯行为,手术切除是否是过度治疗,需要进一步证实。为在手术和非手术之间权衡利弊,减少非必要的手术,根据美国甲状腺协会、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欧洲甲状腺学会、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和中华医学会等国内外机构所制定的指南推荐,甲状腺细针抽吸活检(FNAB)判断结节性质,是最有效、最实用的方法。
超声引导下FNAB(US-FNAB)通过彩超定位可疑甲状腺结节,精准定位,提高甲状腺癌的检出率,同时减少不必要结节的穿刺率。US-FNAB的成功率主要依靠有经验的操作者和细胞病理学家。
2、术前准备
详细询问病史,评估全身状态,交代穿刺操作风险和注意事项,签署知情同意书。US-FNAB是最可靠和安全的诊断方法,但是仍存在大量出血造成上呼吸道阻塞,部分取样量过少而不足以支持细胞学诊断,出现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的情况。
版ACR指南推荐首先对甲状腺结节的超声成像特点进行积累评分,将结节分为TI-RADS15类,类别越高对应的恶性风险越大。TI-RADS1-2类结节,无论大小均无需FNAB;TI-RADS3类结节,直径≥2.5cm才需要FNAB;TI-RADS4类结节,直径≥1.5cm行FNAB;而对于TI-RADS5类结节,直径≥1cm者即推荐FNAB。甲状腺结节穿刺的必要性,需要根据个人具体情况综合判断,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3、术中操作
版国内指南的操作流程大致如下:穿刺前应行超声检查,选择有恶性征象的结节。了解结节自身血供及周边的血管分布,遵循最短穿刺路径且安全有效穿刺的原则,设计穿刺路径并定位。局麻后,沿探头声束平面进针,动态监测针尖位置,到达目标结节后,快速、多角度、多位点穿刺。整个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原则。我们目前按照此版指南操作。取得组织标本后,立即涂片、固定,评估组织是否足够支持细胞学诊断。甲状腺FNAB的细胞学判读以Bethesda系统为主。该系统将细胞学结果分为6类:I类,无法诊断或标本不满意;II类,良性;III类,非典型或滤病变,意义不明;IV类,滤泡肿瘤或可疑滤泡肿瘤,此类还包括Hurthle细胞肿瘤或可疑Hurthle细胞肿瘤;V类,可疑恶性;VI类,恶性。
4、术后护理
版国内指南穿刺结束后患者需留诊观察min,其间手动压迫穿刺点以到达止血效果,离开前需再次行超声检查确认无活动性出血。如局部有少量出血,最有效的处理方式是压迫,可采用加压包扎、冰敷的方法,防止再次出血。部分患者可能伴有穿刺部位轻微疼感或放射痛,术后多逐渐消失。持续疼痛情况下可口服止疼药缓解。
版KSThR指南还提出:①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如轻度头疼、恶心、出汗、手心出汗或类似癫痫发作,均是由于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疼痛或紧张导致的,尤其是类癫痫样反应,如无法控制的上肢或腿的抖动.症状通常持续23min,建议患者平卧位,双腿略抬高.冷敷前额,立即监测生命体征;②肿瘤种植,甲状腺癌FNAB术后针道播种率极低,虽然证据有限,但有几个因素被认为导致了针道种植,包括大的针径、运针过多或有力、未释放负压就拔针,以及病变的固有特征(侵袭、转移)。③US-FNAB过程中的意外气管损伤,表现为咳嗽、注射器内真空度下降和(或)少量咯血,大多数情况下是自身受限的,其他罕见并发症包括假性动脉瘤、喉返神经麻痹、感染或FNAB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切记术后应叮嘱患者.如果出现颈部肿胀、疼痛加剧、呼吸困难时,必须及时就医。
年欧洲甲状腺协会指南提出细胞分子学诊断,应用基因表达分类、基因突变检测和miRNA表达等,提高FNAB细胞学阳性率,目前甲状腺结节穿刺基因检测,我们已常规开展,甲状腺癌的检出成功率在95%以上。#关爱甲状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