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木璟
年10月16日这天,一款保险产品成了一场亿级用户保险实验田的预告片。
嫁接在最为庞大的流量之上,相互保如升起的太阳,将保险之光洒向一亿人。
截至11月27日,全国已有超1亿人加入了支付宝上的大病互助计划“相互宝”,1亿的背后含义是:两个韩国的人口数量、全球最大的互助社区、以及每13个中国人里就有一个人加入相互宝。
一年跋涉,相互宝做到了一场下沉保险亿级用户的实验田,在变形、争议、攻击一系列的声量中,相互宝做了一场范围最为辽阔、普及程度最高的全面保险意识的普及教育,同时,一亿道微光亦照亮了那些苦难、艰险的黑暗。
一路陪伴阿里巴巴的彭蕾对相互宝的评价颇高,“从当年的支付宝到今天的蚂蚁金服,我们有很多产品每年都有很多创新,但是今天的相互宝其实是支付宝最早的关于信任、关于爱的一种延续。”
回顾来路,再看前程。
相互宝亿级用户是如何积累而成,下一步又将迈向何处?
1一亿用户画像:下沉之王
年10月22日,相互宝参与人数万+,离1亿用户一步之遥。
5天之后,这个数字跨越1亿。
屏幕上闪动的数字让整个相互宝团队既雀跃又高压。
雀跃的是亿级用户的信任,压力则来自于使命和责任。
这1亿用户究竟是谁?行至今日,相互宝的理赔数字是多少?
1亿人,帮助1万家庭。
在1亿的参与成员中,有24%的比例为家人加入相互宝。在为家人加入相互宝的成员中,80后占比48%,90后占比31%。
1亿用户的地图是:三分之一的成员来自农村和县域,近6成成员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在全国,参与相互宝人数最多的十个省份为河南、广东、山东、四川、湖北、江苏、湖南、安徽、河北、浙江。
在1万受助者中,近一半是80后和90后。
在外打拼期间不幸患病的占54.2%,被家人加入相互宝因此受助的占19.2%。
一万救助者中,最高发疾病前五位的是:甲状腺癌、乳腺癌、肺癌、开颅手术和急性心肌梗塞。
回顾相互宝第一次分摊扣款时的数字,是1分钱救助一个人;行至今日,分摊金额是3块钱救助个人。
南开大学的一份报告发现,76%的相互宝成员加入相互宝的原因是“担心得病,多一份保障”。51.5%的人在加入相互宝后,会考虑再购买保险来增强保障。而在非相互宝用户中,这一比例仅为20%左右。
相互宝一周年当日,还开启了荣誉会员功能,打通了公益捐款渠道,成为荣誉会员只出手互助而不接受互助。
2相互宝的四个故事
起源、第一笔救助、谣言与争议、赔与不赔的纠结,这也是让“团长”尹铭在相互宝一年里最为感慨的四个故事。
●“相互宝”最早源于支付宝内部搁浅的“”。
十年前,阿里巴巴有一个员工互助的“蒲公英计划”——只要定期缴纳几十块钱,一旦员工或其家人不幸生病,就能从资金池里获得一笔互助款。能不能把这种模式扩展到全国?顺着这个思路,“”诞生。
年1月初,相互宝的前身项目在支付宝内部立项,代号“项目”,尹铭回忆当时带团队去做汇报时,收到了三条反问,“我们要做另外一家保险公司吗?保障一定要先付费吗?我们能做好吗?”
灵*三问下,相互宝给了自己一年半的实践,实现了免费加入,实现了实名制、无资金池、全程风控和公开透明的准则。
●相互宝的第一笔救助让尹铭印象深刻,本以为会是相互宝用户比例最多的80、90后,没想到却是一个年幼的小女孩。
●一年的时间里,相互宝争议不断。健康告知、理赔、分摊费用、风控、庞大用户下的发病概率……相互宝的争议纷至沓来,不绝于耳。
最近上演的一场戏码是通过“植入甲状腺癌细胞”来骗保的谣言来说服大家不要加入“相互宝”。
谣言和质疑背后,相互宝还参与了一场健康和医疗教育。
●赔与不赔,相互宝无时不刻都在纠结。
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网络争议解决案例,在一场5小时,超过25万万相互宝“赔审员”参与了讨论和投票的相互宝理赔案例中,以理赔为侧影,相互宝的争议到了顶点。
诸多特例中,规则在前,赔还是不赔?人性与温度,规则与理性在博弈。
传统保险产品的本质是被保险人与保险人之间的一种私人契约,但相互宝是一种群体公约。在群体公约制的模式下,规则就要非常明确与公开,既然公开了规则就要执行。
充满希冀的负重前行中,相互宝的未来之路逐渐被勾勒出一个趋于清晰的框架,未来的相互宝将会如何生长?
作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最底层,相互宝还在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比如人群细分、比如罕见病的加入等等。
3普适价值:消费者教育
相互宝把自己一年的理赔案例做成了一本“答案书”。
在这本“答案书”里,一万个家庭在这里重启生活。实际上,这本“答案书”也在回答另外一个问题,相互宝要流量变现吗?到底为什么要做相互宝?
纵观卷起风云的互助市场,互助类平台的商业模式几乎全部指向保险。“月度保费交易额3亿元,单日保费高峰值1亿元”,互助带来的高转化率亦是流量平台们盯准互助的原因之一。
相互宝多次重申变现非主要目的。“答案书”里指向四个字—用户价值。
时至今日,相互宝最大的价值在于消费者教育,或者说这是它对保险行业的价值。相互宝的每一次公示都变成了一次科普教育,不断提高大众的健康和保障意识。
另外一组数据里亦可循用户价值的意义,“51.5%的人在加入“相互宝”后会考虑再购买保险来增强保障。而在非相互宝用户中,这一比例仅为20%左右。”
此前,相互宝曾宣布下一步将向保险公司全面开放合作,共同为用户提供更多定制化的升级保障产品,还会和健康、医疗进行合作,进行全方位保障的升级。
在相互宝乃至蚂蚁保险前续所做的所有努力激发之下,用户分层、保障升级、核保技术或许是能够针对产品本身的迭代逻辑,外在的逻辑是,相互宝将和保险公司进行开放合作。
开放、融合之后,相互宝将带来更多丰沛的想象空间。在和健康险共振的向前进中,相互宝志在中国保险蓝图。
4相互宝的未来:情怀、责任与变现
巨头环伺,志在变现。
然而观察互助平台收费与取消收费的踯躅中,其经营压力可想而知。即便商业化仅是开始,几乎只有销售短期商业健康险一条路子,但短期健康险规模有限,且在保险行业短期健康险大范畴亏损的背景下,非共赢的模式能走多远?
而相互宝说,“流量变现不符合相互宝的初衷”。或许对于阿里这样的巨头而言,亿级用户的相互宝承载着更大的梦想——联想那第二社保的畅想、中国大健康产业注定的百花争艳、与阿里在健康领域的雷霆布局,及JackMa那个著名的“医疗梦,下一个超越我的人,一定出现在健康产业”。
不完全统计,阿里系近年围绕大健康领域挥金亿,健康产品销售、医药电商、消费医疗、产品追溯、创新健康、乃至体检机构......不一而足。
回看北美大市场,健康产业之成熟壮大,最主要的盈利模式皆非卖保险,而是医疗健康管理。这也是诸多位列世界强的健康险公司隶属医疗领域而非金融板块的原因。
是故,管理费显然不是头顶普惠金融天空的蚂蚁金服的追求,亿级用户之外,相互宝之余蚂蚁、之于阿里真正的价值应该是,花开顶层建筑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