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徐莉莎
3月17日,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成都举行。会上,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简称“九院二所”)等单位完成的I及碘化钠口服液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科技进步类)。
获奖团队(部分)在奖励大会现场合影留念
碘化钠口服溶液,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甲状腺疾病及制备碘标记化合物。过去,生产制造碘化钠口服溶液的放射性同位素I一度依赖进口。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所长彭述明
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团队历时6年,突破了I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开发了效率高、废物量小、环境友好的I及碘化钠口服液生产工艺,在国内率先建成了连续稳定运行的规模化生产线,实现了NaI口服溶液从原料到成品的自主可控和批量化生产。
具体来说,该项目提出片状堆积式靶结构和窄流道强迫水冷却新方法,提出了反应堆内靶料辐射安全性和热中子利用效率,使单个辐照周期I产量提高了近5倍;提出双温区蒸馏的精确控制方法,自主研制了大型集成式双温区干法蒸馏碘生产装置,使I收率较国外同类技术水平提高了近10%,可满足I规模化生产的需要。
项目也是我国近年来核医学自主可控发展的标志性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成功解决了国内I卡脖子问题。
产品年正式面市并实现稳定供应生产,现已覆盖全国24个省(市)的医院,约占全国总份额的20%,年救治甲状腺癌患者万例以上。年产值.44万元,三年累计直接产值上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