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癌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中国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恶性肿瘤死亡占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且近十几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死亡均呈持续上升态势,每年恶性肿瘤所致的医疗花费超过亿,防控形势严峻。
肺癌、肝癌、上消化系统肿瘤及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等依然是我国主要的恶性肿瘤。肺癌位居男性发病第1位,而乳腺癌为女性发病首位。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相对女性较高,且发病谱构成差异较大。甲状腺癌近年来增幅较大,在女性恶性肿瘤发病谱中目前已位居发病第4位。男性前列腺癌近年来的上升趋势明显,已位居男性发病第6位。
城乡恶性肿瘤发病水平逐渐接近,恶性肿瘤负担差异仍然较为明显,表现在城市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于农村,而农村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于城市。这可能与城乡癌谱构成差异有关,农村地区主要癌种以上消化系统肿瘤如食管癌、胃癌、肝癌等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为主,城市地区则以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高发。
从年龄分布看,恶性肿瘤的发病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40岁以下青年人群中恶性肿瘤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从40岁以后开始快速升高,发病人数分布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到80岁年龄组达到高峰。不同恶性肿瘤的年龄分布均有差异。
放、化疗是目前癌症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是放化疗副作用大。对于癌症患者而言,放、化疗在针对癌细胞进行攻击的同时,也对机体造成这样或那样的损害,使人体变得更加虚弱,放疗和化疗到底给身体造成了怎样的损害,下面就一一介绍。
骨髓抑制是放、化疗中最常见的*副作用,表现为各种血细胞数的减少。一般在用药后的7~10天出现粒细胞下降,14~28天恢复,有时时间更长一些。所以,在放、化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饮食营养的合理补充,保证营养物质的吸收,为骨髓正常造血提供充足的原料。
放射性炎症是放疗给机体造成的主要损伤,由于不同部位的放疗,造成了不同部位的炎症,如,放射性皮炎、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肠癌等等,这些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损害。
放、化疗还能导致脱发。很多患者在放、化疗期间出现严重脱发现象。
免疫抑制:放、化疗一般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机体免疫系统在消灭体内残存肿瘤细胞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当免疫功能低下时,肿瘤不易被控制,反而加快复发或转移进程。
肝脏*性:许多抗肿瘤药物在肝内代谢转换,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肝损害。多数以ALT(SGPT)升高为主,一般情况下为一过性,发生于化疗后7~14天,停药给予保肝治疗后很快恢复。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因此在化疗前、中、后应定期作肝功能检查,肝功能异常病人应慎用或禁用肝损大的药物或药物。
消化道反应是很常见的,临床上表现为厌食、恶心、呕吐,其发生率约在80%左右。严重者可以导致电解质紊乱,加重营养不良及恶液质。此外,有的药物还可能引起口腔溃疡、食管炎、结肠炎等消化道症状。盐酸昂丹司琼胶囊由石家庄四药生产,适应症为止吐药,用于:1.细胞*性药物化疗和放射治疗引起的恶心呕吐;2.预防和治疗手术后的恶心呕吐,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用于预防放化疗引起的呕吐。
对待放、化疗的副作用,要以平常心态去看待,注重放、化疗控制病情带来的疗效,同时,应该保证放化疗期间饮食的合理搭配。最重要的还是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