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之名,致敬英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近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在每一个被表彰者的名字背后,无不是一个舍己为人、奉献担当的感人故事;在每一个英雄群体中间,无不充盈着一种团结友爱、携手抗疫的大爱仁勇!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英雄”们挺身而出,用生命和大爱诠释了什么是新时代的中国英雄。
在崇山峻岭包围中的贵州,也有这样一批的“英雄”,当疫情来临,他们率先行动,主动作为,书写了科学抗疫、感人至深的动人篇章。
今天,人民网推出《贵州战疫英雄》系列报道。走近他们,聆听战疫故事,感悟英雄力量。
3月8日,医院全体患者救治完毕,顺利实现封舱,队员们在自己战斗过、拼过命的地方留念。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贵州)提供
他们当中,有的已到花甲之年,有的甲状腺癌术后一个多月,有的孩子刚刚出生30多天……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扰乱了原本正常的生活。面对疫情,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贵州)支援湖北疫情医疗队临时*支部(以下简称贵医临时*支部)快速集结,千里援鄂,在湖北武汉最危急的时刻逆行出征,为武汉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当时贵州防控物资的储备已经非常紧张。”贵医临时*支部书记邓进说,在这样的条件下,医院集全院之力,在最短的时间内,针对疫情特点为救援队配备了13名医师(专业涵盖重症、传染科、院感、急诊急救、呼吸、心血管内科、消化、放射、临检等专业),护士15名、医技人员3名(放射、化验、药学)、水、电、工程后勤人员及驾驶员11名。各种救援车辆9台、车载医疗设备20余件及大量的医疗防控物资。
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贵州)组织所管方舱患者里面的*员同志,成立了武汉体育中心方舱患者临时*小组,带领*员们重温入*誓词,感受*的温暖,实现了患者的自我管理,坚定了患者康复的信心。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贵州)提供
国有难,召必战!贵医临时*支部成员逆风执甲,义无反顾“到病人身边去”。
队员医院的医师。2月9号,他刚刚值完夜班下班,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看了一眼刚刚出生30多天的女儿,开火煮了一碗面条,煮面的过程中就接到当天上午十点半全体队员集合要出征的通知。妻子听了消息,眼泪夺眶而出。李小旦跟妻子说:“我是一名*员,也是一名医生,这是我的职责,国家需要我,家里就靠你照顾了。”妻子不舍地说道:“我支持你,平安回来。”李小旦边吃边收拾东西、边交代事情,和妻子拥抱后,亲吻了女儿一下,便踏上征程。
队员夏飞,甲状腺癌术后一个多月,接到命令的时候还在值班,简单和妻子沟通了下,匆忙收拾了点东西,看了两个女儿一眼,便带着不舍含泪转身奔赴武汉战场。“我是一名医生,我身体经过手术已经有所好转,现在关键时刻祖国需要我,我作为一名*员,义无反顾,去做我该做的事情。”问及原因,夏飞如是回答。
2月9日,贵医临时*支部到达武汉后,就立马医院的建设。2月12日接到通知,贵医临时*支部又立马入驻医院收治病人。“医院的工人刚架好最后几张病床,我们医疗队就入驻开始收治病患了,时间非常紧迫。”邓进说,医院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新事物”,怎么建?病人如何管理?医院怎么运转?有点“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边干边总结,贵医临时*支部凭借过硬的专业知识建立起了一个组织严谨、流程通畅、诊疗规范的救治体系。
针对病人普遍存在的消极、紧张、焦虑、失眠等心理因素,贵医临时*支部强化心理疏导,真正把爱心关怀送到患者心里面。如通过广播体操、防护服创意绘画比赛、书写“方舱日记”、布置方舱漫画廊、给患者过生日等方式拉近患者与患者、医生与患者的距离,形成良好的救治氛围。
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贵州)设在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内的“方舱日记墙”,用于舒缓病人的情绪,增进医患感情。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贵州)提供
时间回溯到2月16日晚,队员李莉正好值班。她在整理病人资料时,发现有三名病人身份证上的生日都是2月,于是就有了为病人办生日派对的想法。李莉将这个想法发到了工作群里,很快得到了其他队员的支持。2月17日晚,一个三层粉色写着“早日康复”的生日蛋糕被缓缓推入病区。3名过生日的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点名”,现场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一同为他们献唱生日快乐歌。3位“寿星”被突如其来的惊喜打动,他们表示,能在这个特殊时期,在这个特别的地方收到这样的惊喜很感动。
直接管理病患80人,治愈64人,治愈率80%,抢救全院低氧血症患者25人,抢救成功率%,零病亡……2月12日至3月8日,从第一位患者进舱到最后一位患者离开,医疗队队员们尽心尽责,顺利完成了这次不寻常的任务。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贵医临时*支部以初心映照历史使命,用行动诠释责任担当,他们义无反顾的逆行重新燃起了患者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