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发改委降药价 几家欢喜几家愁
--2013年1月8日发改委降低药品价格点评
降价为主,同时提高部分低价药紧缺药价格。
大部分药品仍以降价为主,由于大部分药品最新零售限价去除加成后价格与最近各省招标价格相比仍有一定空间,因此降价对企业业绩影响不大;但仍有一些药品由于最近的中标价已经低于最新的最高零售价去除加成后的价格,因此此类产品降价会影响企业业绩。重点关注的企业产品中,经过我们测算,对北陆药业、舒泰神、海思科有一定影响,对恒瑞医药、恩华药业影响较小。此外,此次还提高了临床紧缺药品价格,腹膜透析液小幅提价对华仁药业有一定利好,但是最高限价后外资企业价格降低带来的竞争值得关注;人血白蛋白最高限价提高了5%,对血制品企业上海莱士、华兰生物、天坛生物有业绩提升影响。
本轮西药降价基本结束,中药后续面临降价。
2011年至今已分四批调整的抗生素、循环、神经、激素、消化、抗肿瘤、免疫和血液等8类药品,2012年9月降价还包含麻醉、精神药品等,因此本轮降价中西药产品基本结束。发改委去年下半年已经开始对重要产品进行成本调查,预计中药产品几年将面临降价。
外企单独定价产品大面积降价。
单独定价产品由于竞争激烈程度小,与同类统一定价产品相比价格较高,通过药品招标也较难降低价格,因此受最高限价降低影响较大。胰岛素产品中包括诺和诺德、赛诺菲、礼来分别调整价格,降价幅度在10%左右。
投资建议:发改委降低药价是常态,关注研发能力强的企业。
在医药费用控制压力下,药品降价是常态,研发能力强的企业在首仿药创新药中占优势,竞争程度低同时受到国家鼓励,调价幅度小,同时持续的新药研发上市也带来持续业绩提升。因此研发能力强的企业受药品最高零售价限价影响较小。
风险提示:降价时间密度加快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