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商圈形成紧追商业发展 有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品的不断细分,需要有商圈这样一种专业化、规模化的营销模式来满足社会分工细化和消费的需求;商业投资者也正是发现了专业化、规模化、连锁化营销模式可能带来的巨大利益,通过门店的布局扩大本品牌的渠道价值。 2008年3月份中国指数研究院曾发布 北京家电商圈调查报告 ,通过调查得出了北京四大家电商圈的布局,调查显示,在北京如果要购买家电,有65.56%的消费者会选择北京西三环中央电视塔。由此不难发现, 商圈 对人们消费行为和习惯的影响有多大, 商圈 的价值也就不言而喻。而对于与家电同属家居业态的家居卖场,是否也能让大多数消费者的选择坐标更清晰统一? 商圈 的概念最早来源于地产、百货业的商业聚合,是吸引顾客消费、具有规模性的空间方位。然而近几年随着房地产行业炙手可热和居民生活区的集中,北京家居行业也日趋成熟,家居卖场业态异*突起,以卖场为主体的 家居商圈 正在逐渐成熟。 业内专家分析: 商圈 的内涵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值,而会随着*策导向、卖场门店布局、区域竞争、生活中心转移以及相关商业聚集等方面产生内在和外在的变化。 据了解,近年来北京的家居卖场商圈已扩展到市区边缘甚至外埠,五里店建材市场、高碑店古典家具一条街、香河家具城等都是广大消费者非常熟悉的家居卖场。由此可见,家居商圈从开始产生、发展,再到最后形成并日趋成熟,都是追寻着城市商业发展和进化的规律。据专业人士分析:城市功能布局的变迁是影响家居商圈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一个商圈要具有生命力,必须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具备强大吸引力和辐射力的核心商业设施。 家居卖场商圈符合地域消费特色 北京家居商圈也由于地域商圈不同的消费水平和特征,形成差异化的消费特色。 中央商务区CBD所在的朝阳区是*府大力扶持其经济发展的区域,与此相对应,这个区域的家居商圈也以高端品牌卖场为主;而海淀区拥有诸多学府,居住者以知识分子居多,他们消费理性,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力选择商品和服务,因此这一商圈内的建材市场数量相比东北商圈要少得多;而宣武、丰台和京开高速路沿线的房地产项目大多是中低档楼盘,丽泽桥附近建材、瓷砖和暖气片的销售优势明显,而玉泉营桥附近灯具、家装、家具等方面比较擅长。 蓝景丽家总经理尹勃、集美家居副总刘洋几位家居卖场老总在谈到选址问题时谈到:不同的家居商圈在行业领域上也有不同程度上的侧重,比如朝阳区东部的高碑店,便以其明清时代的历史文化背景而盛产古典家具;丰台路口周边由万隆汇洋灯具城领头成为灯饰批发聚集地;中央电视塔周边更是成为最大的家电商圈,分布有大中3家、国美5家,以及家乐福等20余家卖场,年营业额超过50亿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副主任陆刃波认为,家居卖场最早的选址在很大程度上受地区性商圈的影响,但是随着家居卖场的不断发展,家居卖场的选址形成的商圈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百货业的选址,商圈的核心决定者已经由百货商场形态转而向家居卖场的业态转变。 商圈格局变化因素众多 家居商圈的形成并非人为的因素,各种原因促成同时限制着北京家居商圈的格局变化。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瑜分析,北京三环以内的商业格局基本已成定局,土地稀缺、交通拥堵等因素制约了这一区域内家居卖场的发展。随着城市外延大量居民外迁,三环商圈价值实际已贬值30%以上。随着城市规划的不断完善,房产项目的辐射以及交通的不断便利,北京市商业发展的重点正在向四环路的周边地区转移,居民消费区的转移成为家居商圈外扩最根本的原因。 商圈的发展可谓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因此 和谐 二字尤为重要。*瑜讲道:从历史上来看,商圈的形成往往是历史积淀的结果,一个商圈的形成往往要经过数十年,从一个标志性的大型商业企业开始经过不断积累才能带动周边形成繁荣的商业,而商圈一旦形成,对于周边的商家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这些商圈之间往往形成互相的协力,形成良性的互动。 以家电商圈为例,《年度北京家电商圈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在北京市场上,国美电器有60家门店,苏宁电器42家门店、大中电器64家门店,基本覆盖了各主要居民生活集中区和商业聚集区。而依据各家企业的开店计划,今年年底,北京家电卖场将超过220家。但北京一年家电市场需求只有200亿左右,这必将加剧各店之间的竞争。报告指出,目前北京的家电连锁门店效率低,家电卖场不应再盲目扎堆家电商圈,而应寻求商品服务或地域上的差异化经营。 业内人士指出,无论是出于自身品牌发展的需要还是为追求经济效益,企业之间应以互惠、互补、互利为前提,利用多个业态的差异化形成资源共享,最终依托家居商圈彼此共赢。 (来源:家天下)
快速迈进“高铁时代”
(二)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揭秘郁可唯被淘汰的背后
投资继续高速增长 月,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9932亿元,同比增长36.2%,其中,商品住宅完成投资6854亿元,同比增长34.0%。从累计数据看,同比增速都比上个月提高了1个百分点,仍处在加速阶段。由于投资是销售的滞后指标,当前的这轮楼市调整在投资增速上的反应要到9月份才看得到。 新开工增速有放慢苗头 月,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新开工面积4.57亿平方米,同比增长64.1%,比月的60.8%的增幅继续有所扩大。但是,增幅的扩大与去年基数的降低有关系。如果看当月的数据话,4月份当月的新开工面积为1.34亿平米,同比增幅为73.0%,两项数据均低于3月份。 销售拐点已经出现 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2.34亿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32.8%,增幅比月回落3.0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长30.3%。如果看当月数据,拐点的趋势更加明显:4月份当月,商品房销售面积8051万平方米,比3月当月减少15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7249万平方米,减少180万平方米。 房价继续保持上涨趋势 2010年4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2.8%,其中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5.4%,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上涨17.3%。分地区看,与去年同月相比,涨幅最大的5个城市是:海口64.3%、三亚58.2%、温州26.1%、金华23.8%、北京21.5%。 小结 由于中央新一轮的调控*策是在4月17日见报的,因此其效应在本月反应还不充分。但是,预计未来几个月的数据将证明,这一轮短周期的市场拐点将发生在5月份,而投资、新开工等适应性滞后指标将在下半年的月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