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2556倍PE,连续亏损无营收,小分
TUhjnbcbe - 2025/7/15 9:02:00
王家怀在哪家医院坐诊 http://baidianfeng.39.net/a_zjwd/250603/k1vjfil.html

大家好,我是量子熊猫,下周共有7只新股发行,并且每天都会有申购,大家注意看推文别忘记打新,接着进入今天主题,开始还是我们的常规声明。

鉴于注册制逐步开放且新股破发逐渐常态化,以及我中的新股也碰到了破发情况...所以决定推出一个打新必读系列,专门分析判断新股的申购价值。

这部分研究从年11月开始,截止目前已经分析超过百只新股,整体统计下来准确率超过90%,但由于新股相比已上市企业更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并且数据验证周期仍然较短,会存在一定的风险。

因此我可以保证的是我会告诉你我是怎么分析的,并且我会按照这份计划执行,我无法保证的是一定就不会破发。

新股考察要素说明

考察要素1:可比行业和企业。

看企业的经营范围,判断从属行业,并选取相似度较大的可比公司,有现成的东西当然比较最省事。

考察要素2:发行价格和发行市盈率。

参考近期破发情况,股价越高破发风险就越大,这个因素不算很重要。

注册制下新股发行定价和估值更趋于市场化,任何企业的价值都不可能摆脱行业基本面和企业基本面,所以市盈率是新股分析的绝对重点要素。

优秀的企业以其高于行业的成长性确实能够获得比行业更高的估值,所以第三步要筛选的就是成长性。

考察要素3:业绩情况。

企业的以往营收和利润是稳健增长还是逐年下滑?是否存在大幅波动,如果存在大幅波动需要重点考虑是否存在为了上市和估值调节报表的嫌疑。

考察要素4:市场情绪。

不可否认的是在新股发行中除了基本面以外,情绪面的影响权重也很大,特别是对于某些热点赛道资金炒作意愿也更高,因此这部分分析也会综合考量适当增加,当然一切都还是得从基本面出发。

下面进入正式内容。

年3月14日可申购新股分析

首药控股():

企业基本情况:

全称“首药控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小分子创新药临床研究阶段研发,未来还将进一步开展大分子生物药的研发,增强其在抗肿瘤领域及其它治疗领域的涉入深度及广度并致力于发展成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药企业。

研发管线涵盖了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瘤、肝细胞癌、胰腺癌、甲状腺癌、卵巢癌、白血病等重点肿瘤适应症以及II型糖尿病等其他重要疾病领域。

截至本招股意向书签署日,研发管线共有22个在研项目,均为1类新药,其中11个为完全自主研发,11个为合作研发(公司负责发现候选药物,合作进行临床研究和商业化开发,双方共同享有知识产权,公司按协议约定享有里程碑付款和商业化权益)。

自主研发项目中,1个在研产品已进入II/III期临床试验,1个在研产品进入II期临床试验,4个在研产品进入I期临床试验。合作研发项目中,1个在研产品进入II/III期临床试验、2个在研产品进入II期临床试验,8个在研产品进入I期临床试验。

首先首药控股主要是做化学小分子创新药研发,研发环节覆盖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申请进行临床试验(IND)、临床研究、申请药品上市(NDA),目前未涉及生产,但未来有计划布局大分子药物和生产缓解,值得注意的是其22个在研项目全部都是1类新药,并且已经有药物进入了II/III期临床试验。

其次目前还没有商业化产品,距离上市销售最近的是SY-,目前已取得CDE同意在II期临床试验结果达到预期后可申请有条件批准上市,有条件批准上市是指用于治疗严重危及生命且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疾病以及罕见病的药品、公共卫生方面急需的药品,所以实际帮助预期不大。

对于创新药企的分析主要看其研发管线,通过研发管线可以看出其药品的研发的布局和进度,以及未来商业化的市场前景,不过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主要看管线布局和进度就可以了。

布局方面主要看1/2类新药,然后看是否有进入III期临床试验,因为药品的研发到商业化淘汰率极高,而进入III期临床意味着会有很大概率可以成功上市,具体可以看看熊猫对药明康德的系列解读。

至于新药的分类也简单科普下,如果简单理解的话就是类别越靠前创新程度越高:

一类,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

二类,改变给药途径且尚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制剂;

三类,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四类,改变已上市销售盐类药物的酸根、碱基(或者金属元素),但不改变其药理作用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五类,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六类,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原料药或者制剂;

另外还有一种更简单划分方式:metoo(仿制药)、mebetter(同一药理机制下新一代产品)、menew(新一代药物)。

从具体营收结构看,由于还没有一款获批上市销售的药品,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是与正大天晴等公司合作研发所产生的合作开发收入。

对应申万二级行业为化学制药,可比上市企业为贝达药业()、艾力斯()、泽璟制药()、微芯生物()。

可比企业中除了贝达药业外都是年后上市的企业,可比公司研发进度如下:

发行情况:

企业由中信建投证券承销,当前市值44.50亿元,新发行市值14.8亿元,发行价格39.90元,发行市盈率-25.56,PE-TTM-30.43x,顶格申购需要7万元市值。

对比化学制药行业PE-TTM为44.41x,对比贝达药业PE-TTM为53.88x,对比艾力斯PE-TTM为.02x,对比泽璟制药PE-TTM为-23.62x,对比微芯生物PE-TTM为-.47x。

业绩情况:

预计公司年1-3月实现营业收入0万元至万元,较年1-3月有所下降;

预计公司年1-3月仍处于亏损状态,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5,万元至-3,万元;

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5,万元至-3,万元,亏损幅度较上年同期有所扩大。

年营业收入1,.2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5.67%;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6,.07万元,较上年同期扩大85.08%。

年营业收入.91万元,年营收1,.76万元,年营收1,.60万元,年复合增速为-40.72%。

年扣非归母净利润-8,.83万元,年扣非归母净利润-7,.74万元,年扣非归母净利润-0.03万元,亏损持续扩大中。

其实已经有提到了,目前还没有新药获批上市销售,因此营收主要是跟其他公司合作产生,波动大或者规模少都很正常,亏损在逐年托大,参考招股说明书因为研发管线多导致研发投入大,查了下年亏损少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公司是在年4月成立的,业务估计在18年后才大规模展开。

至于未来新药上市估计起码还得2年左右,所以亏损还会持续。

具体毛利率方面,年到年1-6月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77.97%、87.89%、99.94%和.00%,毛利率逐年提升。

参考招股说明书解释,主要原因在于公司的研发项目成本投入主要发生在临床前候选化合物的小试合成工艺交接之前,随着存量项目的逐步推进,后续合作开发成本发生较少。

不过由于都是合作研发收入,没什么参考价值。

从公司基本面看研发管线很庞大,甚至都高于可比上市公司,对于这类创新药企业来说这么烧钱有点凶,未来新药研发和上市情况还有待观察。

从发行情况看,科创板发行,发行价格一般,发行市盈率和PE-TTM都是负的。

最后汇总如下,这货为什么不去一级市场多融点,急急忙忙跑二级市场来了?

申购建议:放弃申购,我的操作:放弃。

申购建议说明:

推荐申购,基本面和发行情况都较好,破发概率小。

谨慎申购,基本面或发行情况存在一定问题,50%破发概率。

放弃申购,基本面或发行情况存在较大问题,破发概率大。

记得点赞和

1
查看完整版本: 2556倍PE,连续亏损无营收,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