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5名青年医生接连猝死医生平均少活13年
TUhjnbcbe - 2025/7/30 9:28:00
雷安萍个人简历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50610/h8vk0ro.html

8月16日,山东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正是笔者所在的科室)张颜波主任不幸猝死,年仅44岁,独独撇下两个孤苦伶仃的孩子。其作为主任医师、学科带头人,正值壮年,正是发光发热的时候,他的猝然长逝,令笔者极为痛惜!!

就是这样一名优秀的医生,医者不能自医,守护了别人的健康,却没能留住自己的生命。

张颜波医生猝死事件是个例吗?

不是!据已报道的新闻显示,仅仅一个8月份,就有5名医生接连猝死!

8月22日凌晨,医院主治医生杨宏发突发心源性猝死,他的生命定格在了37岁。

8月16日,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刘伟医生于凌晨突发疾病抢救无效,不幸离世,享年53岁。

8月3日凌晨,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沈氏女科分会副会长、上海沈氏女科第19世传人沈依功先生之子沈劼,在家中猝死,年仅45岁;

8月1日16时09分,吉医院神经内科原科室主任、学术带头人吴江教授,因病逝世,享年68岁。

中国一线医生工作超负荷

陈培医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谈熬夜的危害,文中说「身体是自己的,健康最重要,年轻时或者身体状态好的时候可能觉得无所谓,但是日积月累对身体造成实质性损害时,悔之晚矣。」

中国一线医生的超负荷工作问题一直存在。根据《年中国医生生存现状调研报告》,77%的医生一周工作超过50个小时,其中,还有近四分之一的医生一周工作时长超过80小时。

近6成门诊医生每半天要看30个以上的病人;超过4成的外科医生日均手术时间超过8小时;在白天正常工作的情况下,36%的医生遇到过一周值两次夜班的情况,近八成医生有睡眠困扰,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工作强度大,作息不规律,缺乏休息和锻炼,这一切都直接指向了猝死的根源。

研究表明:医生平均寿命仅为59岁,

平均少活13年!

“医者不能自医”是句老话,“医者不寿”也是句老话,以前不懂,直到看了相关研究才明白这其中的含义。

印度医生协会(IMA)曾做过一项研究,发现医生的平均寿命仅为59岁,远远低于普通人的寿命72岁,差距有13年之久。研究人员表示,大部分去世的医生死于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而活着的医生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45-55岁和55-65岁这两个年龄组的医生健康状态最为脆弱。

另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现有1/4的医师患有心血管疾病,医生的患病率比普通人群的患病率要高出25%。其中,1/2的医生患有高血压,40岁以上的男性医师患病率是普通群体的2倍。

中国医师协会曾资助一项研究,报告了中国医生-年因过劳而猝死的情况,发现过劳死的医生人数由年的6人激增到了年的24人,其中以30-39岁正值壮年的医生最多。在猝死发生前,半数医生已经持续工作了8~12个小时,更有11名医生持续工作超24小时。

然而,具体到科室,猝死比例最高的竟是麻醉科医生,达到了26%。

据了解,发达国家的麻醉师通常每年仅管理-例病例,而中国约为1例。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过劳死最常发生在麻醉师身上。

此外,麻醉师在从术前到术后的整个围手术期都需要保持高度紧张的状态,面对一台又一台手术的“持续输出”,麻醉师无疑成了整个手术室最疲惫的人。

中国医生健康状况堪忧,

癌症已成为医生职业病

我国医生健康状况十分堪忧,这是不争的事实,据《中国医生健康指数调查报告》显示,近6成的医生健康水平不及格,处于亚健康状态,35岁以下的年轻医生,健康状况尤为悲惨。

医师常患有因过劳导致的各种疾病,如由长期饮食不规律导致的肠胃炎;长时间伏案或手术工作导致肩颈炎、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或因精神压力导致的偏头痛等疾病。

在被调查的医生中,39%的医生患有疾病,其中,33.2%的医生表示罹患一种疾病,5.9%的医生罹患一种以上的疾病……

犹其注意的是,医师队伍中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脂肪肝等发病率逐年狂奔,惨不忍睹。

如果你觉得医生猝死和亚健康状态已经不可接受了,那我要告诉你,最新数据显示,癌症已经成为了医生的职业病!

年,医院官方博客发文,称医院35岁以上的员工进行体检之后,发现有多人具有甲状腺包块,其中确诊甲状腺癌的有40人。女性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为52.55%,高于男性的44.34%。

医院某主任医师对我们预测说到,医生患癌极其常见,尽管医生群体五年生存率高达80%,但随着患癌比例逐年增长,癌症已经成为了我们的职业病!

逝去的医生已经离去,工作着的医生依然艰难行走在漫漫医路上。

但愿来年,我们可以不用再面对新增的逝者名单缅怀流泪。

文章来源:梅斯医学、丁香园

1
查看完整版本: 5名青年医生接连猝死医生平均少活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