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天天科普为什么很多癌症一查出来就是
TUhjnbcbe - 2020/12/18 12:21:00

有关数据显示

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超过万

死亡病例超过万

而且由于致癌因素十分复杂

不少人几乎都是

谈“癌”色变

一方面,癌症防控形势及其严峻;另一方面,癌症从来不是不治之症。

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

癌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为什么有人从发现癌症到死亡时间很短?

癌症如何筛查?

癌症

癌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这是全世界科学家一直苦苦追寻的问题,主流观点认为,癌症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上升,是因为基因突变增加。

在《美国科学院院刊》刊登的一篇论文提出了不一样的推测:衰退的免疫系统才是导致癌症发病率增加的最重要原因。

该研究由来自英国邓迪大学、赫瑞·瓦特大学、爱丁堡大学,以及法国巴黎第六大学的科学家们组成的团队开展。

他们分析了万例18~70岁癌症患者的数据,以此构建了一个数学方程式,用于评估癌症发病率上升与免疫系统衰退的关系,并将其与种不同癌症的年龄分布进行比较。

图源科普中国

结果显示,衰退的免疫系统在癌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远超过预期。这意味着,预防癌症的关键可能在于免疫系统,而不是基因突变。

目前,肿瘤的发病因素尚未完全明确,罹患肿瘤并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受到诸多内外因复杂的影响。但从根源上来讲,之所以出现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反叛”分不开。

通常来说,正常的细胞应该能够被机体调控,但是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一些正常细胞“不再听话”,无限分裂和增殖。

一般情况下,细胞的异常变化能够被免疫系统捕捉,将其扼杀在摇篮里,但如果免疫系统衰退或出现问题,相当一部分异常细胞出现“免疫逃逸”,这就导致了肿瘤的出现。

图源医脉通

人体免疫系统是一张覆盖全身的防卫网络:

包括免疫器官(骨髓、脏脾、淋巴、胸腺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以及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溶菌酶、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等)。

假如免疫系统功能正常,它就能够及时发现、准确地判断识别,并且歼灭。因此,尽管每天都有~个或~个癌细胞产生,但它们都被我们身体内的免疫系统及时消灭干净,无法生存。

那是不是提高免疫力就能防癌?其实免疫力不是越强越好,如果免疫反应太强烈,破坏力也很大。

当我们身体内部本身发生一些炎症时候,免疫系统可能误认为是病菌或者病*侵入,立即进行防御,错把自己的组织或细胞当成有害病菌攻击,结果就会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红斑狼疮、类风湿等。

因此,免疫力需要处在一个平衡状态,身体才健康。任何时候,合理膳食、按时作息、戒烟限酒、保持心情愉快,才是远离癌症的最佳免疫平衡法。

为什么癌症检查出来就是晚期

有些人明明年年体检,突然有一天被告知得了癌症,还是晚期,这是怎么回事?体检到底有没有用?

常规查体大体分为抽血以及其它检查。

抽血化验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和电解质。

其它检查包括:胸片、腹部超声、肾脏超声、甲状腺超声、心脏彩超。

必要的情况下,还会查甲功五项,检查甲状腺功能是否正常,排除甲亢或甲减。

有些人还需要查肝炎系列,看看有没有肝炎,或有没有抗体。

这些检查基本上是目前常规查体的一些项目,通过常规查体,能初步发现比较明显的肺癌、肝癌、肾癌、甲状腺癌、乳腺癌等癌症。

但是常规查体并不能发现一些初发的癌症,比如说肺癌初期通过胸片是很难发现的,只能通过CT检查,比如消化道肿瘤,也很难通过通过查体查到,只能通过内镜检查,比如胃镜、肠镜才能发现食道癌、胃癌、肠癌等。

还有很多肿瘤,也只有出现一些症状的时候,结合症状再进一步行相关检查,才能进一步明确诊断,体检不是万能的,但体检有体检的好处。

体检能发现很多问题: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脂肪肝、脏器囊肿、肝肾功能异常、部分肿瘤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没有早发现,不及时治疗也会带来严重后果。

对于高危人群,可通过检查肿瘤标记物来检查癌症,但大部分癌症初期,肿瘤标记物都很难检查出来,只有当癌症进一步发展,肿瘤标记物才会表现为异常。

也可以自主选择一些专门的防癌体检,医院都有防癌体检套餐:筛查肺癌应该做肺部CT;筛查胃癌应该做胃镜;筛查肠癌应该做肠镜;筛查乳腺癌应该做乳腺彩超和钼靶检查。

癌症如何筛查

6种常见肿瘤高危人群要做这些筛查:

1、乳腺癌

乳腺癌作为女性癌症发病率最高的疾病,需要定期接受筛查:

①没有高危因素的女性,应该从40岁起,接受每年1次的筛查;

②有以下高危因素的女性应该从25岁开始接受每年1次的筛查:

●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

●一级亲属在50岁之前患乳腺癌;

●两个以上一级或者二级亲属在50岁以后患乳腺癌或者卵巢癌;

●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的患者;

●既往行胸部放疗者。

筛查项目:首选乳腺B超或者乳腺钼靶。

2、肺癌

肺癌在男性癌症发病率中排名第一,在女性癌症发病率中排名第二,建议40岁以上、有以下一项高危因素的人群,每年接受一次筛查:

●吸烟≥20包年,包括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

●被动吸烟者;

●职业暴露史(石棉、铀、铍等);

●恶性肿瘤病史或家族肺癌史;

●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弥漫性纤维化肺病史。

肺癌的高发年龄为45~65岁,对于非高危人群,也可以在这个年龄段进行每年一次筛查。

筛查项目:肺部低剂量螺旋CT。

3、肝癌

我国是肝癌高发国家,全世界一半以上的肝癌都发生在中国。建议以下人群,从40岁起开始接受每年一次的筛查:

●具有乙型肝炎病*(HBV)和/或丙型肝炎病*(HCV)感染;

●长期酗酒;

●非酒精脂肪性肝炎;

●长期食用被*曲霉*素污染食物;

●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的人群。

筛查项目: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超声检查是早期筛查的主要手段,建议高危人群每隔6个月进行至少一次检查。

4、结直肠癌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80%以上的大肠癌是由息肉恶变而来的。早期发现结肠息肉,可以显著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提高生存率。以下人群需要接受大肠癌的筛查:

●45岁以上没有任何症状的人群;

●粪便潜血试验阳性;

●既往有结肠腺瘤性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癌前病变;

●40岁以上有以下症状,大于2周的腹泻、便秘、便血或者大便变细。

筛查项目:结肠镜检查,如果没有发现问题,可以5~10年后再次接受肠镜检查。

5、胃癌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其与不良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密切关系。建议年龄≥40岁,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作为胃癌筛查对象人群:

●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疾病;

●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筛查项目:首选胃镜,不仅可以确诊,对于早期病变,还可以做治疗。

6、食道癌

我国也是食管癌高发国家,对于普通人群,建议从55岁开始筛查。如果存在以下任何一个高危因素者,建议从40岁起开始筛查:

●长期居住于食管鳞癌高发区;

●一级亲属有食管鳞癌病史;

●既往有食管病变史(食管上皮内瘤变);

●本人有癌症史;

●长期吸烟史;

●长期饮酒史;

●有不良饮食习惯如进食快、热烫饮食、高盐饮食、进食腌菜者。

筛查项目:首选胃镜检查,只有胃镜才能够清晰地观察病变,明确诊断。

及时筛查,尽早治疗,才能有效治愈,另外,本周福利到:小科准备了价值元的《好问题儿童大百科》作为礼物送给大家!一共只有3份哦,先到先得,领取方式:

识别下图

1
查看完整版本: 天天科普为什么很多癌症一查出来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