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童童爸,上次给大家讲了讲给宝宝配置保险的顺序和要点(点这里复习),本来计划接下来再针对不同的险种逐一进行科普,但最近,保险业发生了一件与咱们息息相关的事:重疾险改革。——按照年的规定设计出来的重疾险,不得迟于年1月底停售。之后所有的重疾险都必须符合年的规定。
我的很多客户都向我抛出了这样的疑问:
改革后是什么样子?对宝宝们意味着什么?应该现在买还是以后买?以前买的重疾险会受什么影响?
所以今天就先来讲讲,重疾险改革对我们的影响。
先说说现在的重疾险是什么样。
年,监管部门为了让行业更加规范,消费者的利益更有保障,出台了重疾险的行业标准,也就是沿用至今的规定。规定要求今后所有的重疾险都要包括25种常见的高发重大疾病,并且各家公司使用相同的定义。按照这个规定做出的重疾险产品,将于年2月1日前全部退出市场。
至于这25种重大疾病是赔一次还是赔多次,如果是多次赔的话是分组还是不分组,每一次赔付时是赔%还是更多,并没有规定。
要不要包含轻症或者中症,25种重大疾病之外还可以包含哪些疾病,保险公司自行决定。
之所以规定25种大病,是根据当时的数据而制定出来的。这些疾病有一些是成年人高发的,也有少儿高发的,但考虑到保障期长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便要求每个产品都包含这25种大病,涵盖了全生命周期里的风险。
在此基础上,有些保险公司推出了更加适合少儿的重疾险。比如,对作为恶性肿瘤来赔付的白血病、严重川崎病等少儿更易得的大病提供额外的保额或赔付机会。
尽管重疾险产品之多常常让人眼花缭乱,但不管怎么说至少有一次的赔付机会,买了就比没买踏实些。
自那以后,随着人们的保险意识不断提高,重疾险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产品销量增加的同时,理赔也在增加。保险公司在十几年里积累了更多的一手数据,为重新审视重疾险行业标准提供了依据。
从现在的视角来看,现行的行业标准和实际的疾病、治疗方式存在一定程度的"错配",有必要对重疾的定义做出修订。
比如,癌症理赔占全部理赔的80%以上,其中,甲状腺癌的理赔占到40%,而90%的甲癌患者得的是花费不高、预后良好、很快就能恢复工作的轻度癌症。
还比如,像心脏瓣膜手术或搭桥手术,随着医学水平的进步,可能用微创手术就可以解决。然而,现行的理赔标准要求做了开胸手术才赔,于是客户和保险公司之间产生了纠纷。
按照重疾险本来的初衷,是为那些发生率较高、病情严重、治疗和康复成本高但预后较好的大病而设计的,目的是挽救人的生命和家庭的财务生命。像轻中度甲状腺癌,治疗的费用不高,对工作的影响较小,如果和其他严重的癌症一样赔付,就不太合理了。像心脏搭桥手术,如果不做的话会危及生命,但明明可以通过微创手术来解决,你却硬要人家忍受开胸之痛才赔,是不是也有违常情?
与现行规定相比,新规的变化主要在这么几方面:
1、重大疾病的种类由25种增加到28种。
2、有些疾病的理赔门槛降低。如心脏瓣膜手术、搭桥手术不再要求必须开胸。
3、恶性肿瘤、急性心梗、脑中风后遗症对应的轻症必须要有,但赔付比例不得高于基本保额的30%。
4、轻、中度甲状腺癌不再按照重大疾病赔付。
作为消费者,我们可能不需要熟悉这么多细节,只要记住两点就好了:第一是该赔的大病会继续赔。第二是赔付的条件越来越符合实际情况。
大家关心的另一个问题是:既然把轻中度甲癌的保额降低了,以后重疾险的保费是不是要下调了?
按道理说,既然影响赔付的一个重要因素改变了,保费价格应该有比较明显的变化才对。不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降价之潮不会立刻出现。
原因是多方面的。
目前,我国有90余家人寿保险公司,每家公司都有几款重疾险产品。可以说,重疾险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价格战此起彼伏,保险公司的利润被大大压缩,已接近见底。
而且,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对保险公司采取非常严格的监管,据说已经要求各家保险公司在设计新产品时必须将"理赔情况恶化"纳入考虑。也就是说,会通过增收保费的方式加强保险公司的抗风险能力,确保消费者的保险利益不受损。
截至目前,有为数不多的保险公司推出了符合新规的重疾险,从价格来看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按照年的行业标准设计出来的重疾险产品,最迟会在年1月底退出市场。眼下正是新旧产品的过渡期,那么,究竟是现在买好还是等新产品都出来再买好?
大家应该都知道身体不等人,为了等待所谓更好的产品而错过最佳的投保时机,是不划算的。
其次我上面也提到了,价格方面等新产品出来了也没什么优势。
还有理赔范围,先要说的是,对于已经买了重疾险的朋友有个利好消息:至少有十几家保险公司推出了"择优理赔"方案,也就是说当客户罹患大病时,可以选择按照原合同的约定来赔,也可以选择按新规来赔。比如,我得了乳头状甲状腺癌,我仍然可以获得%的保额赔付。如果我做了微创的心脏搭桥手术,可以选择按照新规来赔付。可以预见的是,会有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加入到择优理赔里。所以如果改革前买重疾险,可以选择有“择优理赔”方案公司的产品。
此外,除了以上已经可见的对比,还有一个考量因素值得重视。
目前,有不少保险公司推出的重疾险是可以赔付多于一次的,甚至有些产品是不分组赔付多次的。尽管赔付第二次大病的案例还不多,但这种设计是具有前瞻性的:未来,随着医学的进步,大病能够治愈或者至少变为慢性病。而大病多次赔付让被保险人有了获得更长久保险保障的机会。并且我们可以看到,大病赔付次数增加1次时,保费并没有增长1倍,而常常只是上涨20%上下。
据说,监管部门为了防范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已经要求他们在按照重疾险新规设计产品时把“理赔恶化”纳入考虑。简单地说就是,未来可能出现两种情形:大病不分组多次赔的产品也许会减少,或者保费水平维持在高位。
总结来说就是,如果最近你想要给宝宝配置重疾险,不必担心改革后价格会更低,也不必担心改革后的赔付范围更小,此外如果你对不分组多次赔付的产品情有独钟,建议改革前入手。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大家对商业保险有任何问题,都可以留言问我。
-END-
▼
作者简介
童童爸:妈咪冲鸭现实中的老朋友,资深保险经纪人,北大历史学硕士。百万圆桌会议(MDRT)会员,IQA国际品质奖获得者。
▼
推荐阅读
我从保险小白进阶成半个专家,只因找他给娃买了次保险
宝宝接种疫苗的常见问题,这里可能有你想要的答案
引导宝宝的语言发育,我日常在做这几件事
▼
结伴同行
加入我们的粉丝群,
和更多妈妈一起畅聊带娃的日常
(扫码添加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