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写了不少甲状腺微小癌的文章
罗列了小癌的观察数据
目的是告诉大家
很多小甲癌无需任何治疗
这时就有人就BB了
你列的数据全是国外的
如果咱中国人和歪果仁不一样呢?
医院的团队近期发布了结果
他们跟踪了一批可疑微小癌
包括了穿刺确诊的乳头状癌
以及超声图像可疑的乳头状癌
虽说跟踪人数仅为人
但这是国内第一份微小癌观察报告
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吧!
微小癌的进展
名甲状腺癌患者拒绝手术,结局令人惊讶!
世界范围内名观察的微小癌
平均直径6.8毫米
观察者平均年龄54.2岁
国内的观察组沿用了相同的标准
但患者更年轻
平均年龄仅为43.2岁
我们还是从原发肿瘤增长,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三方面来分析
1
原发肿瘤增长
如果将肿瘤最大径增大3毫米定义为增长
名患者中11位出现增长
但穿刺仅能证实其中的8例为乳头状癌(4例细胞学确诊,3例细胞学疑似,1例BRAF基因突变)
原发肿瘤增长的比例为3.7%
和国际上的其余报道类似
2
淋巴结转移
超声上出现可疑淋巴结也是进展的标志
名患者中23位出现可疑淋巴结
出现可疑淋巴结的比例为10.8%
和国际上其余报道相比
明显要高出数倍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5位患者病理上没有转移
说明术前超声提示的可疑是误报
即便病理出现转移的18位患者(13位在中央区,5位在侧颈区)
也未必是术前超声提示的可疑淋巴结
不排除是中央区的隐匿转移
所以国际上目前推荐的观测终点是
侧颈区穿刺证实的可疑淋巴结
或者中央区超声上非常明确的转移淋巴结
一些模拟两可的淋巴结可以继续观察
避免因淋巴结性质误判造成的过度手术
3
远处转移
观察组并没有远处转移的案例
这也在预期之中
事实上目前全世界近万名观察中的微小癌
无一出现远处转移
这也告诉大家
符合观察条件的微小癌不必担心远转
观察者的结局
这名观察者最终是什么结局呢?
他们中没有死亡案例的出现
位患者选择继续观察
位患者选择延迟手术
也就是不到1年的时间里
竟然47.6%的观察者选择了延期手术
而国际上5年内延期手术率只有9.9%
日本最新的5年内延期手术率更是低到了4.2%
Thyroid,,3,-
是什么导致国内的微小癌患者不愿意观察呢?
最大的原因不是微小癌的进展
而是患者的主动选择
作者将这种主动选择归结为患者的焦虑
但焦虑这东西
必然是受环境影响的
不可能说国内的患者都焦虑
日本的患者都很佛
加入微小癌观察组的患者
也会受到专家和其余外科医生的影响
如果他老从媒体上听专家说
“我国甲状腺癌治疗严重不足!”
或者问诊的几个外科医生告诉他
“你是不知道微小癌的厉害!”
焦虑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这些年甲状腺产业火热增长
从夕阳一跃成为朝阳学科
专家们从药企/医疗器械公司获取巨额回扣
外科医生的收入也随手术量而飙升
所以焦虑究竟是患者的正常情绪
还是利益群体的人为制造?
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笔记总结
国内第一份微小癌观察数据出炉
针对国内的微小癌患者
观察是安全可行的
观察中淋巴结转移几率略高
但差别究竟来自观测终点不同
还是观察样本年龄偏低(更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
还是不同人群的差异性
值得进一步研究
很短的观察周期中
大量无进展的微小癌患者选择手术
病人的焦虑是作者的解释
但焦虑的根源更需要深挖
木小彦有用的话点个在看鼓励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