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年年有,年年都正常。可万万没想到的是,三天前体检报告显示一切正常的王女士,现在却在门诊处傻了眼:肠癌、晚期。
体检结果一切正常,但是不久后就得了癌,还是晚期。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
是体检没有必要,还是没做对体检?
很多人的体检都局限于常规项目,抽个血,拍个胸片.......但常规体检和癌症筛查有很大区别。如果早期发现病灶,可极大提高生存率,肿瘤早筛早症是生存关键,已成共识。
常规体检≠癌症筛查。
没有针对性的检查,是无法达到肿瘤早筛目标的。“癌症离我还远”“体检根本查不出癌症”“查出癌症也治不好,所以没必要筛查”……
癌症可怕却也可控,然而许多人对癌症筛查技术了解有限,对癌症筛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将其与和常规体检混为一谈。
那么,早筛到底是什么?早筛该怎么选?哪些人群必须做?
小编咨询了多位专家后,汇总了各方意见,写下此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中国患癌人数全球第一,筛查率却不高。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万,占全球23.7%,每天人确诊;万死亡病例,每4名新增癌症死亡患者中,就有1个在中国。
难道我们只能坐等死神降临?上帝,通常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来根治。
国际先进经验表明,采取积极预防(如健康教育、控烟限酒、早期筛查等)、规范治疗等措施,对于降低癌症的发病和死亡具有显著效果。
以结直肠癌为例,美国的肠镜普及率由年的20%增长至年的61%,归功于肠镜医疗保险覆盖人群的扩大。在此期间,结直肠癌的患病率呈稳定的下降趋势。
推荐阅读:癌症找上了年轻人?背后隐藏着3个原因!早一点知道,少一些悲剧
2所谓肿瘤早筛,是从大量看起来健康、尚未出现症状的目标人群中筛选出极少数肿瘤高危群体,采用快速、简便的方法,及早发现肿瘤、降低发病风险。
癌症早筛技术是一种统称,既包括了液体活检等前沿筛查技术,也包括了B超、肠镜、胃镜等许多人熟知的传统检测手段。后者在目前的癌症筛查与早期诊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那么,常见肿瘤的筛查手段有哪些,哪些人群需要做早筛呢?
肺癌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肺癌」
筛查方法:低剂量CT(LD-CT)
高危人群:肝硬化、肝癌家族史、乙肝病*感染人群、长期吸烟人士
肝癌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肝癌」
筛查方法:B超+AFP(甲胎蛋白)
高危人群:长期酗酒吸烟人群,有肺癌家族史人群
胃癌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胃癌」
筛查方法:胃镜
高危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人群、萎缩性胃炎、胃溃疡
结直肠癌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结直肠癌」
筛查方法:肠镜
高危人群:家族性肠道息肉、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
乳腺癌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乳腺癌」
筛查方法:钼靶
高危人群:年龄45岁以上、有50岁前患乳腺癌的一级亲属、有对侧乳腺癌史、携带有乳腺癌致病性遗传突变
宫颈癌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宫颈癌」
筛查方法:HPV+TCT
高危人群:曾出现HPV感染、因宫颈上皮内瘤变2、3级,子宫颈原位腺癌、子宫劲浸润癌接受过治疗的女性
甲状腺癌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甲状腺癌」
筛查方法:自检+B超
高危人群:童年时期有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线尘埃接触史、有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甲状腺髓样癌症等既往史或家族史
3由于胃镜、肠镜等检查方法不够便捷,甚至带来痛苦,一提起肿瘤筛查,很多人心里都是抗拒的。不过,令人欣喜的是,最近一些早筛技术已经取得了突破。
方便、无创、精准的早筛技术进步带来了抗癌新希望。抽取5ml血,就可以了解到有无癌变,在成为临床意义的肿瘤之前进行干预。
超早干预,在极早期发现病变细胞
目前临床能发现的最小肿瘤是1mm,通常在生长大3cm后才能被发现,大多数肿瘤前期不适症状不明显,也是肿瘤发得比较晚的原因。过晚发现肿瘤,很可能肿瘤细胞已经在全身各处“安营扎帐”,现有的技术无法完全清楚病变。早发现,早治疗,显得尤为珍贵。TUDC借助蛋白多肽液质鉴定技术,独创的血清靶标对照鉴定系统,可以在肿瘤形成的极早期,达到比临床上能发现的最小1mm肿瘤更早3-5年,做到真正从无症状的人群中发现早期肿瘤,实现早筛,争取充足的干预时间。并且这种检测完全不同于基因检测只能反应遗传风险,为肿瘤的精准干预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依据。
一次早筛,可查25种可能肿瘤
胸部低剂量螺旋CT对应的肺癌早筛、HPV对应宫颈癌早筛,现有的早筛检测对应单一的肿瘤筛查,又是抽血又是CT,在仪器里进进出出,各种检查下来不但人遭罪,还费力又费时。
TUDC利用肿瘤靶标库,5ML外周血就能实现25中恶性肿瘤的早筛,能够检测头颈部肿瘤、消化系统肿瘤、生殖系统肿瘤、泌尿系统肿瘤、肺部肿瘤等。
不用早起排队,不用忍受胃镜、肠镜检测的各种痛苦,不用担心辐射伤害,极大提高了检查的方便与舒适。
在85岁之前,中国城市居民累计患癌风险为36%,只要你活着,就有可能得癌。而早期筛查能大大降低患病的可能性及治愈的成功率,健康人群可在35岁之后做早筛检查。
而有癌症家族史---3代以内近亲有癌症病史的家族、工作性质长期接触(粉尘、苯、铅等)有害物质的高危人群、各类癌前病变的慢性病病人尤其需要。
4既然早筛如此重要,那么早筛是否为广大民众所熟知?事实,不尽如人意。
根据北京协和医学院等机构公布的一项统计,在所调研的肠癌患者中,有97%的人在患病前从未做过肠镜筛查。
为什么没做?主因不是“怕麻烦”或是“花钱多”,而是“不知道”。这一比例占了调研人群的近九成。
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陡然上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中国人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防控形势异常严峻。为此,国家相继出台了相关*策,《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年)》提出:年,高发地区重点癌种筛查率提高至不低于55%,国家层面对医疗卫生领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