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科普核医学在甲状腺癌中的作用
TUhjnbcbe - 2021/8/2 15:30:00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华医学科普平台

手术中因个体化的原因有时会导致甲状腺腺体一定的残留,成为中高危患者复发的隐患,I则可以毫不费力找到这些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并吹响“集结号”对其进行“定点爆破”,起到降低甚至消除肿瘤复发的作用,这种治疗就是医生们常说起的“清甲”。由于残余甲状腺组织也会分泌Tg,从而干扰血清Tg测定,并与甲状腺癌病灶竞争性吸收I,因此,如果消灭了残余甲状腺,将有助于提高Tg测定和I显像监测甲状腺癌复发及转移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病灶因其部分地保留了与正常甲状腺相近的摄碘功能,也会被I追踪到并将其破坏,起到控制甚至消灭病灶的“清灶”作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阻止病灶的生长甚至获得病情的完全缓解。

部分甲状腺癌患者术后虽然影像学未找到明确的病灶,但其病理特征及血清学特征提示其可能存在隐匿病灶,I治疗有可能摧毁这些隐匿病灶,我们将这种治疗称为“辅助治疗”。这种“辅助治疗”有助于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的生存。

自年第一次将I成功用于治疗甲状腺癌患者至今,这种方法已成为原发病灶较大、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中高危风险患者术后重要、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1,2]。

I治疗前,医生常常先采用诊断性显像来定位其靶点并预判断其疗效,通过诊断性显像,我们有可能发现CT等影像学看不到的微小摄碘性转移灶而判断远处转移及时修改I治疗剂量;还有可能发现因为高碘食物或药物摄入使病灶无法摄碘的患者,I这种“有的放矢”的诊疗模式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主动制定或调整治疗策略,既可避免不必要的I治疗,也可避免可能的治疗不足。

“清甲”或“清灶”治疗后的诊断性显像更是随访评价I治疗疗效、诊断及定位复发灶的重要监测手段;也是实时判断病灶吸碘能力、预测后续I治疗疗效的重要辅助手段。

参考文献

1.SeidlinSM,M.L.,OshryE,Radioactiveiodinetherapy;effectonfunctioningmetastasesofadenocarcinomaofthethyroid.JAmMedAssoc,.:p.-47.

2.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指南(版).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34:p.-.

3.Manohar,P.M.,etal.,PrognosticValueofFDG-PET/CTMetabolicParametersinMetastaticRadioiodine-RefractoryDifferentiatedThyroidCancer.ClinNuclMed,.43(9):p.-.

4.Verma,P.,etal.,EvidenceofProstate-SpecificMembraneAntigenExspanssioninMetastaticDifferentiatedThyroidCancerUsing68Ga-PSMA-HBED-CCPET/CT.ClinicalNuclearMedicine,.43(8):p.e-e.

5.H,B.,etal.,Peptidereceptorradionuclidetherapyoftreatment-refractorymetastaticthyroidcancerusing(90)Yttriumand()Lutetiumlabeledsomatostatinanalogs:toxicity,responseandsurvivalanalysis..4(1):p.39-5

END

本文转载自中华医学科普平台

1
查看完整版本: 科普核医学在甲状腺癌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