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营养状况与甲状腺癌
碘营养状况与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之间的关系,一直颇受重视。由于食盐加碘*策的施行,许多学者观察到甲状腺癌患病率和患病特征的改变。那么,不同碘营养状况与甲状腺癌的关系如何,补碘是否影响人群甲状腺癌的患病及其特点?本期,我们对今年发表于CritRevFoodSciNutr杂志、由来自意大利Barrea教授的综述《营养状态与滤泡来源甲状腺癌》进行解读,摘译其中部分段落,以帮助临床医师厘清这些问题。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合成甲状腺激素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料,在维持机体健康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健康成人体内的碘总量为20~50mg,平均为30mg。碘摄入量与甲状腺疾病呈U型关系,摄入过少或过多都可能对甲状腺产生危害。特别地,长期碘缺乏会导致甲状腺肿的发展以及良性甲状腺结节/腺瘤发病率和患病率的增加。在过去全球摄碘增加的几十年间,全球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也显著上升。这引起了许多学者思考:碘与甲状腺癌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可惜的是,关于碘摄入量和甲状腺癌风险之间关系的研究十分有限,并且结果尚无定论。01缺碘与甲状腺癌
过去的多项研究报道,相比于碘适宜地区,碘缺乏地区人群的甲状腺癌风险更高;在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地区,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亦随之上升。这些研究还发现,甲状腺癌组织病理学亚型在碘营养状况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分布。在碘缺乏地区,甲状腺滤泡状癌(FTC)和未分化癌(ATC)更常见,而在碘充足地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更常见。在碘缺乏地区实施加碘*策后发现,补碘使得甲状腺癌组织学亚型向侵袭性更低的类型,即PTC转移,同时FTC和ATC的发病率/患病率有所下降。但是,研究未能证实地方性甲状腺肿/碘缺乏地区与甲状腺癌风险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在实施加碘后,甲状腺癌流行病学的变化。
02高碘与甲状腺癌
另有研究发现,与低碘或碘适宜地区的人群相比,碘摄入过多与甲状腺癌风险更高具有相关性。来自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通过调查新喀里多尼亚原住民和欧洲居民的碘营养状况,发现高碘饮食与甲状腺癌风险之间具有相关性。
但是,一项来自法国波利尼西亚本地居民的研究中,发现食物中摄入更多的碘与甲状腺癌风险显著降低有关。进一步分析显示,与碘摄入水平较为合理(-μg/d)的人群相比,重度或中度碘摄入不足(75μg/d)人群的甲状腺癌风险是前者的2.6倍。
另一份来自旧金山海湾地区的研究,对碘充足的多民族人群分析发现,饮食中碘的增加与多种维生素补充的使用相关性最大,且摄碘增加与PTC风险的降低有关。但仅在没有任何确定的甲状腺癌风险因素(即辐射暴露、甲状腺肿/结节和/或存在甲状腺疾病家族史)的女性,即“低危”女性中观察到这种保护作用,而有上述风险因素的女性中并未观察到这种现象。此外,在碘摄入量增加的“高危”女性中,PTC风险略有上升。
一份纳入8项病例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评估了碘摄入量与甲状腺癌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摄入过量的碘(μg/d)或高碘食物(咸水鱼或贝类)对甲状腺癌具有保护作用。然而,包括该文作者在内承认该项meta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有纳入的均是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问卷方式回顾性评估碘暴露情况。其中一项研究是一篇未发表的毕业论文。只有三项研究计算了具体的碘摄入量(μg/d),而其他研究将海鲜的食用频率算作碘摄入量的替代指标,并没有计算饮食中具体的含碘量。这些研究纳入的人群在碘营养状况和碘可及性、地理位置、民族和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方面差异巨大。因此,有学者认为,碘暴露对甲状腺癌风险的影响其实是微弱的。
值得注意的是,甲状腺癌发病率的上升与碘摄入之间并不完全呈平行关系。例如,美国由于饮食中含碘量减少和非碘化食用盐使用的增加,人群碘摄入量已有减少,但是PTC发病率仍有所上升。丹麦在年加碘盐推出之前的几十年间,碘摄入量保持平稳的情况下,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依然增加。当前,检测技术的进步和人群体检频率的增加,可能是导致甲状腺癌发病率上升的部分原因。而碘暴露情况在其中的作用尚不明确,还需更多的研究进一步阐明二者的关系。
总结(1)长期碘缺乏会导致甲状腺肿的发展以及良性甲状腺结节/腺瘤风险增加,食盐加碘可极大地改善人群碘营养不良的状况。(2)碘缺乏人群的甲状腺滤泡状癌(FTC)和未分化癌(ATC)更常见,补碘以后可使得甲状腺癌组织学亚型向侵袭性更低的PTC转移。(3)高碘与甲状腺癌风险之间的相关性尚无定论。译者简介倪文婧南京中医药大医院
参考文献[1]BarreaL,GalloM,RuggeriRM,etal.Nutritionalstatusandfollicular-derivedthyroidcancer:Anupdate[J].CritRevFoodSciNutr.;61(1):25-59.责编:陈莹(南京中医药大医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