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因素之嗜酒
从古至今,酒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不仅仅是饮用,还包括医药。
酒与文化也有不解之缘。“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杜工部草堂诗笺》)。
酒也曾经是统治阶级挥霍无度,残酷剥削劳动人民的标志之一,是腐败透顶的象征。
传说商朝最后一个帝王纣王建了“肉林酒池”。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形容当时官僚地主的腐化与下层劳动人民的贫苦生活之间的极大差别时称之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为了和人们的习惯接近,我们在这里称它为酒和酒精。
酒是促癌物质吗
吸烟致癌,除了吸烟者当中的部分人外,一般人都不会怀疑;说酒有促癌作用,恐怕信的人就很少,知道的人就极其的少,然而,事实却证明了一切。
长期酗酒及长期饮用烈性酒,容易导致脂肪性肝炎、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肝癌等酒精性肝损害。饮酒是欧美一些国家肝硬化患者的主要病因。英国、法国、葡萄牙、意大利、匈牙利等一些国家的肝硬化患者之中,有54%-84%是酒精性肝硬化。法国肝硬化死亡人数之中有80%是酒精性肝硬化。酒精所导致的肝病是发达国家青壮年死亡的主要原因。亚洲各国有四分之一的原发性肝癌是酒精性肝硬化所造成的。
上世纪80年代,科学家对丹麦一个酿酒厂的工人进行的检测发现,这个厂作为本厂福利,让每个工人免费每天饮用4品脱啤酒。4品脱约2升,量不算小。
后来,这些工人中食管癌患病率为平常人群的25倍,喉癌患病率为一般人群的10倍。
美国的一项调查也证明了饮酒与食管癌患病率之间的相关关系:食管癌患者的威士忌酒平均饮用量为平常人群的25倍,啤酒饮用量为平常人群的10倍。
“烟酒不分家”是中国一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同时也是美国一部分人的习惯。根据调查证明,美国的一些食管癌患者当中,饮酒并且吸烟者,比只饮酒而不抽烟者的死亡者多。每天抽烟20支以上饮酒者,死于食管癌的人数为仅饮酒而不吸烟者的3.4倍。每天抽烟10-20支同时又饮80-毫升烈性酒者,患食管癌的危险性为烟酒不碰者的13.6倍。如果每天仍抽10-20支烟,但同时又饮毫升以上烈性酒的话,患食管癌的危险性则为烟酒不沾者的64倍。也就是说,同样是“烟酒不分家”,但是烈性酒饮用量增加会使患食管癌的危险性大幅度上升。也表明,“烟酒不分家”的习惯绝对不是什么良好习惯,而是让烟和酒“齐心协力”、“狼狈为奸”,共同“帮助”癌细胞向烟酒的迷恋者“发动进攻”。
除了食管癌以外,饮酒又抽烟者患口腔癌、喉癌、胃癌、膀胱癌、前列腺癌、肾癌、肝癌、乳腺癌、结肠癌、鼻咽癌、甲状腺癌、胰腺癌的危险性大大提高。大概有75%口腔癌是烟酒协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饮酒同时吸烟,其促癌、致癌效力不是1+1=2,而是1+12。据报道,有一位35岁男性商品推销员,为了推销业务,常年在外奔波,过着不规律的生活,烟酒不断,为了推销不得不陪客户饮酒吸烟,到了最后,年纪轻轻却患上了前列腺癌,到发现时已经转移到肺,虽然经过了手术,也只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了半年便离开了。
美国医学界和宗教界人士发现,美国中西部的犹他州人群癌症患病率要比全国平均低20%以上,华盛顿州人群平均患病率也十分低。调查还发现,癌症患病率低的几个州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这些州的居民中摩门教徒所占人数较多。摩门教是年创立于美国的一种宗教,其主要组织称为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有教徒大约万人,教徒约80%在美国。该教组织总部建设在犹他州首府盐湖城,犹他州人口中70%是摩门教徒。摩门教徒癌症病死率明显低于美国平均水平。其中女性摩门教徒癌症病死率仅为美国全国平均数的68%,男教徒更低,仅为53%。摩门教徒的生活习惯是主要原因:教规规定严禁教徒饮酒吸烟,将星期日定为安息日,不仅烟酒,甚至连咖啡香料都严禁享用,只吃粗食,有约半数教徒是素食主义者。因此,与酒烟有关的食管癌、口腔癌、肺癌、喉癌、膀胱癌
等,在摩门教徒当中极少发现。
后期还会直播讲解《刘基正健康长寿原理》大健康课程。添加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