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亚急性甲状腺炎超声诊断
TUhjnbcbe - 2022/7/31 16:46:00
佰沐康白斑抑菌液 http://www.ccs101.cn/zonghe/cyzx/42584.html

作者:王婷审核:周艳芳主任

单位:医院

亚急性甲状腺炎(简称亚甲炎)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甲状腺疾病类型,又称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或非化脓性甲状腺炎,是一种自限性甲状腺炎。患者多为女性,年龄多在20~50岁,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3~1:6。

一、病因及病理

病因: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发病率在夏季最高,与肠道病*感染发病的高峰有相关性;发病时,患者血清中某些病*的抗体滴度增高,包括流感病*、柯萨奇病*、腺病*和腮腺炎病*等。

病理:甲状腺通常呈轻到中度弥漫性双侧肿大,可不对称,切面中有散在灰白色病灶。早期,滤泡细胞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受累滤泡有淋巴细胞与多形核白细胞浸润,胶质逐渐减少或消失,并有多核巨细胞出现,肉芽组织形成,随后出现轻重不一的纤维化。最后病变逐渐恢复,滤泡细胞开始再生,一般均能恢复至正常甲状腺结构。

二、临床表现

上呼吸道感染表现、甲状腺肿块和局部疼痛是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甲状腺局部肿痛,压痛明显,常向颌下、耳后或颈部等处放射,开始局限于甲状腺某一部位,后来累及一侧或对侧,病程一般持续2~3个月,少数患者可迁延1-2年。患者甲状腺功能一般均能恢复正常,少数发生永久性甲减。

三、超声表现

1.病灶侧甲状腺肿大,甲状腺与颈前肌之间的间隙模糊或消失。

2.甲状腺单侧或双侧显示单发或多发弥漫性或局限性低回声区,形状不规则,呈片状,边界欠清晰,后方无回声衰减,病变处压痛明显。

3.腺体内散在性或融合性低回声被称为“冲洗过”征(“wash-out”sign),此为本病的特征性表现。

4.CDFI显示低回声区周边血流信号增多,内部血流信号少数较丰富或无血流信号显示,低回声区周边可测得动脉血流频谱呈低阻低速型。

四:病例分享

病例1:

30岁女性,因发现颈前肿胀、疼痛就诊,超声声像图如下:

图示:右侧叶甲状腺下极实质内可见局限性片状低回声区,范围约21.2×13.0×21.8mm,CDFI:周边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

病例2:

41岁女性,因颈部疼痛就诊,超声声像图如下:

图示:双侧叶甲状腺实质内均可见片状回声减低区,左侧范围约28.8×13.2×15.1mm,位于中上部,右侧范围约22.3×5.2×10.9mm,位于中下部。

病例3:

23岁女性,因颈部不适就诊,超声声像图如下:

图示:右侧叶甲状腺内可见两处片状低回声区,范围共约33.1×6.3mm。

病例4:

64岁女性,因发热、咽喉部疼痛就诊,超声声像图及视频如下:

图示:左侧叶甲状腺实质呈弥漫性回声减低、不均。CDFI:周边及其内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

视频示:左侧叶甲状腺体积增大、形态饱满,甲状腺实质呈弥漫性回声减低、不均。CDFI:周边及其内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

五、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轻中度增高;急性期血沉显著增快(通常大于50mm/h);在病程早期,甲状腺功能检查呈“分离现象”,即FT3、FT4浓度升高、TSH降低,而甲状腺摄碘率明显降低;甲状腺核素扫描不显像或减低;甲状腺自身抗体(POAb、TGAb)阴性或水平很低;甲状腺穿刺细胞学检查显示典型的受累滤泡淋巴细胞与多形核白细胞浸润,并有多核巨细胞出现与肉芽组织形成。

六、鉴别诊断

1.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性甲状腺肿可出现低回声结节,但边界清楚,边界回声增强。彩色多普勒能显示周边血流供应多于内部,无挤压痛。

2.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回声弥漫性减低、不均,可见网格状、条索状高回声,中晚期甲减时声像图两者不易鉴别,甲状腺萎缩,回声杂乱呈弱回声小结节样改变,血流稀少。

3.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声像图上亚甲炎为弥漫性病变,而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为局灶性病变,仅发生在单侧,病变区以外的甲状腺组织为正常的甲状腺回声,而亚甲炎累及双侧,难以分清病灶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的界限。

4.甲状腺癌:甲状腺癌为低回声,形态不规则,内多有微小钙化,内血流丰富,阻力指数增高。

七、小结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甲状腺超声检查及实验室检查,亚急性甲状腺炎是自限性疾病,超声有助于早期明确疾病诊断,早期进行治疗,改善不良预后。

医院是山东省唯一一家胃肠超声培训基地,常年举办手把手带教培训班,对胃肠超声感兴趣的可随时预约,报名学习班请提前联系我们(

1
查看完整版本: 亚急性甲状腺炎超声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