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年,中国预计有例新
TUhjnbcbe - 2022/9/15 19:46:00
北京青春痘医院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9084445.html

癌症是全球的主要死因之一,造成严重的社会负担。美国癌症协会每年均会估计美国新发癌症病例和死亡人数,并汇总基于人群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最新数据,相关报告近年来相继发表在ACS旗下权威杂志《临床医师癌症杂志》。年1月,该杂志发表了年度美国癌症报告,对该年度美国预期癌症发病和死亡情况进行估计,并描述了自年以来的癌症发病率及自年以来的癌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

本文系统整理和分析了年美国癌症统计数据,分析了美国癌症长期流行特征,同时结合中国相关统计和预测数据,对比中美癌症流行差异,并总结相关防癌经验以指导实践。

数据来源与方法

一、年癌症病例和死亡人数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与终末结果项目和国家癌症登记计划提供了美国人群自年以来的癌症发病率数据。-年的死亡率数据由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提供。报告基于以上癌症发病和死亡数据使用Joinpoint回归模型估计年浸润性癌症病例数量和癌症死亡人数。所有癌症发病和死亡原因均按照国际疾病分类进行分类,结直肠癌发病率不包括阑尾肿瘤(C18.1)。此外,因多数癌症登记处并未常规记录皮肤基底细胞癌和皮肤鳞状细胞癌相关诊断,该报告按惯例未列入非黑色素瘤皮肤癌(C44)。

年中国预期癌症诊断和死亡数据已由国家癌症中心进行分析报道。该团队依托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GLOBOCAN癌症统计数据及联合国人口估计数据,采用与GLOBOCAN相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为进行中美癌症流行差异对比,我们同样将中国预期癌症发病和死亡数据中的非黑色素瘤皮肤癌(C44)剔除。

二、主要癌症5年相对生存率

美国癌症生存数据(-年)均基于SEER得出,该报告中所描述的-年的癌症5年相对生存率数据由18个SEER登记处提供。基于中国17个癌症登记处的癌症统计数据以及生命状态随访数据等,国家癌症中心按照国际癌症生存标准将患者分为5个主要年龄组并使用标准权重来计算年龄标准化的相对生存率,并对不同时间阶段(-年、-年、-年和-年)的相对生存率进行分层估计。

结果

一、年中美两国癌症发病谱和死亡谱

年美国预计将新发约例癌症病例。前列腺癌、肺癌和结直肠癌几乎将占美国男性癌症新发病例的1/2(47.5%),其中仅前列腺癌即占27.3%。而对于女性来说,乳腺癌、肺癌和结直肠癌占所有癌症病例的51%,且仅乳腺癌病例即占近1/3。年,美国预期有人死于癌症。男性中癌症死亡顺位前三位分别为肺癌、前列腺癌和结直肠癌,女性中为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表1)。

年,中国预计有例新发癌症病例,男性发病前三位的为肺癌、胃癌和结直肠癌,女性则为乳腺癌、肺癌和结直肠癌。预计将有例癌症死亡病例,死亡率前三位的癌症类型在男性中将为肺癌、肝癌和胃癌,而在女性中为肺癌、结直肠癌和胃癌(表1)。

二、美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

1、美国主要癌症发病率变化趋势

总的来说,美国癌症发病率在经历一段时期的上升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下降(图1)。其中男性癌症发病率从20世纪90年代到年左右逐渐下降,到年趋于稳定。女性癌症发病率在20世纪10年代中期较为稳定,但近年略有上升(约升高0.2%/年)。因此,美国癌症发病率的性别差距正在慢慢缩小。

图1美国癌症标化发病率(-年)和死亡率(-年)变化趋势

美国男性前列腺癌发病率从年至年迅速下降(图2)。而自21世纪00年代中期以来,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以每年0.5%的速度缓慢增长。肺癌发病率近年呈现下降趋势,-年,男性肺癌发病率每年下降近3%,女性每年下降1%。从20世纪70年代男性肺癌发病率高出女性3倍多,到年仅高出24%,肺癌发病率的性别差距逐渐缩小。男女性结直肠癌发病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与肺癌相似,但不同年龄组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年,50岁及以上人群结直肠癌发病率每年下降约2%,而50岁以下的成人发病率每年上升1.5%。

图2美国主要癌症标化发病率(-年)变化趋势

经过几十年的增长后,自年至年,美国甲状腺癌发病率以每年2.5%的速度下降。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率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上升后终于开始下降。同样,黑色素瘤和肝癌的发病率在经过数十年的增长后已在近几年趋于稳定。

-年,50岁以下成人黑色素瘤发病率每年下降1%,肝癌发病率每年下降2%。相比之下,口腔和咽部恶性肿瘤以及肾癌和胰腺癌的发病率持续每年增加约1%。

2、美国主要癌症死亡率变化趋势

美国癌症死亡率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上升(图1),自年达到.1/10万的峰值后开始持续下降。截至年(.0/10万),癌症死亡率总体下降了32%,相比于峰值死亡率,累计避免了例癌症死亡。

癌症死亡率的下降速度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每年约1%加快至21世纪初期的每年1.5%及-年的每年2%。总体死亡率的变化主要是由肺癌的变化导致的。-年,美国男性肺癌死亡率下降了56%;从年至年,女性肺癌死亡率下降了32%(图3)。尽管如此,美国肺癌的疾病负担仍较重,年肺癌仍是美国40岁及以上男性和60岁及以上女性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图4)。

图3美国癌症标化死亡率(-年)变化趋势

美国癌症整体死亡率的下降也得益于结直肠癌死亡率的持续下降。自年以来男性结直肠癌死亡率下降了55%,自年以来女性下降了60%。近十年每年下降约2%(图5),但与发病率相似,50岁以下人群结直肠癌死亡率同样呈现上升趋势,每年上升1.2%。女性乳腺癌死亡率在年达到顶峰,此后逐渐下降,但近年来的下降速度有所放缓。同样,前列腺癌死亡率的下降速度也趋于放缓(图3)。

图4年美国前5种癌症相关死因(例)

肝癌的死亡率经历了一段时期的上升后在近5年逐渐趋于稳定(图5)。同样,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子宫体癌死亡率有所上升,但近年来趋于平稳。男性胰腺癌的死亡率缓慢上升,从年的12.1/10万人上升至年的12.7/10万人,而女性的死亡率相对稳定,为9.3-9.6/10万人。自年至年,口腔和咽部恶性肿瘤的死亡率每年增加0.4%(图5)。

图5美国主要癌症标化死亡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

(-年)(%)

3、美国主要癌症5年相对生存率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年期间,美国癌症总体5年生存率自49%上升至68%。-年的数据显示,前列腺癌(98%)、皮肤黑色素瘤(93%)及女性乳腺癌(90%)的生存率最高,胰腺癌(11%)、肝癌和食管癌(20%)及肺癌(22%)的生存率较低(图6)。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除宫颈癌和子宫体癌外,美国常见癌症的生存率均有所提高。早期诊断对癌症的预后有较大影响,不同分期的癌症5年生存率差异显著(图6)。例如,远发(癌症发生远处转移)肺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6%,而区域(癌症扩散至周围淋巴结或组织)和局部(癌症限于发现部位)肺癌的5年生存率则分别为33%和60%(图6)。

图6美国主要癌症5年相对生存率(-年)

三、中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

1、中国主要癌症发病率变化趋势

中国男性食管癌、胃癌和肝癌的发病率从年至年明显下降,结直肠癌、胰腺癌、前列腺癌、脑和其他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及白血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肺癌的发病率较为稳定。膀胱癌的发病率在经历一段时期的上升后从年开始有所下降。

中国女性食管癌、胃癌和肝癌的发病率同样明显下降,而结直肠癌、肺癌、乳腺癌、宫颈癌、子宫体癌、脑和其他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及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2、中国主要癌症死亡率变化趋势

在中国男性中,食管癌、胃癌、肝癌和肺癌的死亡率从年至年显著下降。结直肠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的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而膀胱癌、脑和其他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及白血病的死亡率较为稳定。中国女性食管癌、胃癌、肝癌和肺癌的死亡率同样明显下降。而乳腺癌、宫颈癌和甲状腺癌的死亡率显著增加。此外,结直肠癌、子宫体癌及脑和其他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的死亡率近年来较为稳定。

3、中国主要癌症5年相对生存率

-年,中国人群癌症的5年生存率为30.9%,-年增加至40.5%。-年5年生存率较高(>60%)的癌症类型包括甲状腺癌(84.3%)、乳腺癌(82.0%)、膀胱癌(72.9%)、子宫体癌(72.8%)、肾癌(69.8%)和前列腺癌(66.4%)等。然而,仍约有50%的癌症类型5年生存率低于40%,其中肺癌(19.7%)、胆囊癌(16.4%)、肝癌(12.1%)、胰腺癌(7.2%)最低(图7)。

图7中国主要癌症5年相对生存率(-年)

自-年至-年,我国大约1/2癌种的5年生存率稳步上升,其中包括食管癌、胃癌、子宫体癌、甲状腺癌、宫颈癌以及膀胱癌等。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由73.1%上升至82.0%,前列腺癌的5年生存率由53.8%上升至66.4%(图7)。女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显著增加,但同样的趋势未见于男性。

讨论

降低我国癌症负担是实践“健康中国”规划战略目标的关键一环。年,中国预期癌症新发病例数约为美国的2倍,但预期死亡病例数约为美国的5倍,我国癌症防控仍面临巨大挑战。通过将中美两国的癌谱和变化趋势等差异进行对比,总结癌症防控经验,可为下一步的防癌抗癌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一、我国癌症防控面临的挑战

1、传统高发癌症疾病负担仍较重

与美国相比,中国长期都是食管癌、胃癌和肝癌等癌症的高发国家。针对这一痛点公共卫生问题,我国逐步在高发地区针对这些癌种开展筛查工作。例如,农村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已建立个上消化道癌筛查项目点和13个肝癌筛查项目点。近年来,消化道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体现了既往防控策略的效果。但根据GLOBOCAN统计数据,中国的胃癌、食管癌以及肝癌仍约占全世界该癌种诊断和死亡病例数的50%,这3种消化道癌的发病率均位居世界前列,造成沉重的疾病负担。

年,中国4种主要消化道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合计约占新发癌症病例总数的39.1%,占所有因癌症死亡病例的45.2%。而在美国,这两个比例分别约为12.5%和18.2%。目前,我国胃癌、食管癌和肝癌等生存率均较低。相比之下,美国消化道癌主要为结直肠癌高发,且死亡率远低于发病率,其5年生存率>60%。

虽然上述4种中国高发消化道癌的疾病进展过程有差异,但存在一些共同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饮食习惯以及感染因素等。幽门螺杆菌作为胃癌公认的危险因素,其在中国的感染率远高于发达国家,而作为肝癌致病因素的乙型肝炎病*,中国的感染率也远高于美国。这些现况表明,应进一步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以降低传统高发癌症的疾病负担。相比于中国,美国高发癌症除肺癌外一般预后较好,如乳腺癌和前列腺癌通常由早期筛查发现,预后较好。

2、西方发达国家高发癌种在我国日益增多

随着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发病率的上升,中国癌症发病谱特征正在向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转变。西化的生活方式转变,如红肉/加工肉类的大量消费、肥胖比例的提升以及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等均可能是导致癌症发病谱出现这一转变的原因。然而,从死亡谱来看,我国新兴癌症类型的生存率低于美国,尤其是乳腺癌和结直肠癌。

中国乳腺癌5年生存率虽从-年的73.1%增加至-年的82.0%,但仍较-年美国使用相同方法(EdererⅡ)计算的乳腺癌生存率(91%)低。

二、美国肿瘤防控的经验与教训

自年至年,美国癌症死亡率下降32%,避免了约万例因癌症导致的死亡。这一历史性成就主要归功于肺癌、结直肠癌等领域防控取得的进展,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1、癌症死亡率显著下降

肺癌在中美两国均居癌症死亡谱首位,肺癌的防控形势严峻,是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美国癌症死亡率的降低主要归功于吸烟率的降低导致呼吸系统相关癌症减少。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控烟运动,吸烟人数40年来持续降低,而且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对吸烟时间、地点做出了严格法律限制,美国成人吸烟率从年的25%逐渐下降到年的15%。而中国成人吸烟率近年来一直保持在25%的水平。

-年,中国因吸烟所致的肺癌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美国则持续下降。研究表明肺癌筛查可以使吸烟者等高危人群的肺癌死亡率降低39%,由于早期检测和治疗进展延长了生存期,美国肺癌死亡率的下降趋势在最近几年更为明显。此外,得益于非小细胞肺癌领域的进步以及肺癌相关的诊断、外科治疗及免疫疗法等技术的进步,肺癌3年生存率从年的19%上升至年的21%以及-年的31%,中位生存期从8个月延长至13个月。

美国癌症死亡率的下降也得益于结直肠癌死亡率的持续下降。结肠癌和乳腺癌的辅助化疗以及许多癌症的联合疗法也为癌症死亡率的下降做出了贡献。此外,一些传统认为较难治性癌症的治疗也取得了重要突破,其中包括转移性黑色素瘤等。由于靶向治疗等治疗手段的进步,造血系统和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生存率增长迅速。例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5年生存率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22%上升至-年的71%。

2、美国癌症防控的挑战

尽管取得了重大进展,癌症仍是美国主要死因之一,癌症防控同样面临挑战。近年来,乳腺癌和进展期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上升,鉴于这些癌症是既往早期诊断的典范,其发病率的上升尤其令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年,中国预计有例新